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湘博讲坛·第23期】独有千秋:解读阿富汗艺术中的波斯和中亚元素

时   间:2019年2月16日上午(9:30-11:30)
题   目:独有千秋:解读阿富汗艺术中的波斯和中亚元素

内容简介:古代波斯帝国是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随着帝国的扩张,其独树一帜的艺术元素也传播到帝国各地并融入当地艺术中。阿富汗与伊朗和中亚相邻,属于东伊朗文化圈。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阿富汗这一“文明的十字路口”更是深得波斯元素的浸润。本讲座将以《来自阿富汗的国宝》展为例,结合巴米扬、艾娜克等遗迹出土文物,以解读文物中的波斯和中亚元素为窗口,窥探古代波斯艺术荣光和阿富汗艺术的灿烂。

主讲人:蒋瑞霞

主讲人简介: 

蒋瑞霞,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研究方向为古代波斯艺术,阿富汗和中亚艺术。亲赴阿富汗、伊朗和乌兹别克斯坦考察。自2017年起负责《阿富汗珍宝展》在华巡展国际事务。著有《王权的图像——从贝希斯敦铭文到步辇图》、《古代波斯艺术中的亚述遗风》、《狮子在东方——狮子形象在古代欧亚大陆上的嬗变》。译文《粟特和萨珊艺术中的组合神兽》([意]康马泰 著)、《阿富汗的地理、历史概况和考古学的现状与挑战》([法]菲利普·马奎斯 著)、《阿富汗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未来展望》([日] 长冈正哲 著)。

讲座回顾:

湘博讲坛第23期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一讲,我们邀请到的主讲人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蒋瑞霞。蒋老师自2017年起负责“阿富汗珍宝展”在华巡展国际事务,对这批阿富汗的珍宝如数家珍,对我馆“来自阿富汗的国宝”展览也帮助良多。当天有湖南省博物馆业务人员、博物馆界同行、预约听众、志愿者及文化爱好者大约300人到场聆听,讲座由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喻燕姣主持。

蒋老师首先给观众介绍了大伊朗文化圈的范围和古代的波斯帝国历史。古代波斯帝国(前550-前330),即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是由居鲁士大帝创建的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阿富汗属于东伊朗文化圈,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一“文明的十字路口”深得波斯和中亚艺术元素的浸润。
首次有阿富汗地区的文字记载是在贝希斯敦铭文上,大流士一世(Darius the Great)在贝希斯敦山上刻下自己的功绩,让我们知道了阿富汗在当时的样态。而首次出现“大夏”人的形象是在波斯波利斯,它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礼仪之都,用于国王接见属国的使团和重大节庆。在觐见大厅东侧和北侧的台阶上,刻画了23个属国朝觐的人和所进贡的东西。其中刻画的巴克特里亚人,手捧波斯风格的金碗。

蒋老师详细分析了此次“来自阿富汗的国宝”展览文物中的伊朗和中亚元素。例如:法罗尔丘地的几何纹金杯、阿伊哈努姆的神像图案鎏金银饰板、蒂拉丘地的金篚簾、金鞋扣饰、羚羊纹金手镯、君主与龙图案嵌宝石金发饰等。由于公众对于伊朗和中亚文化的了解不多,蒋老师又结合阿富汗西北部发现的萨珊时期壁画、巴米扬东大佛天顶画和艾娜克等遗迹出土文物,解读了文物中的波斯和中亚元素。
通过本次讲座,公众对于阿富汗的文物、伊朗和中亚的文化元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了解了古代波斯艺术荣光和阿富汗艺术的灿烂。在解答完听众的问题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专家简介:

蒋瑞霞,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研究方向为古代波斯艺术、阿富汗和中亚艺术。亲赴阿富汗、伊朗和乌兹别克斯坦考察。著有《王权的图像——从贝希斯敦铭文到步辇图》《古代波斯艺术中的亚述遗风》《狮子在东方——狮子形象在古代欧亚大陆上的嬗变》。译文《粟特和萨珊艺术中的组合神兽》([意]康马泰 著)、《阿富汗的地理、历史概况和考古学的现状与挑战》([法]菲利普•马奎斯 著)、《阿富汗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未来展望》([日] 长冈正哲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