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湘博讲坛·第35期】“汉代王侯墓考古”系列讲座第三讲|汉代帝王陵墓形制考古学解读

时 间:2019年11月9日上午(9:30-11:30)
题 目:汉代帝王陵墓形制考古学解读 

内容简介:
一、陵园与都城形制
1、宫城、后宫与帝陵陵园与后陵陵园比较:汉文帝霸陵、汉景帝阳陵、汉宣帝杜陵、汉元帝渭陵……,帝陵陵园如未央宫,后陵陵园如长乐宫。
2、后宫之“五官”之下妃嫔在大陵园之内、后陵陵园之外,如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汉宣帝杜陵、汉元帝渭陵……,此如汉长安城之北宫、桂宫、明光宫等。
二、陵墓、陵园与都城朝向:
1、东西向:陵墓的“东向”,从墓道来看;陵园东向,从陵园之外的皇后陵园与其对应关系来看,一般皇后陵园在帝陵陵园东部;从陵园司马门(正门)与司马道位置来看陵园的东西朝向。
2、从帝陵、后陵陵墓墓道与陵园门阙规制来看,其高低则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记载相结合研究。
三、陵墓及其陪葬墓分布位置,折射的政治、组织观念
1、西汉前期的帝陵陪葬墓。
2、西汉中期的帝陵陪葬墓。
3、西汉晚期的帝陵陪葬墓。
四、帝陵陵墓、陵园、陵庙形制与“中”“中和”理念
1、帝陵墓室的“方中”(定陶王墓的黄肠题凑)。
2、帝陵、皇后陵封土的“方上”。
3、陵园平面的方形。
4、陵庙平面的方形。
5、陵墓、陵园、陵庙之庙园辟四门与“中和”
6、陵墓“亜字形”墓室辟四墓道(定陶王墓黄肠题凑的“四门道”)与“中和”。
五、汉代陵墓与都城形制体现的“中”“中和”比较研究及对中华历史典故的深刻影响。
主讲人:刘庆柱
地  点:湖南省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一楼)
专家简介:

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德国考古研究院外籍院士、(国际)亚洲史学会常务理事会。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原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都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圆明园学会名誉会长。郑州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特聘教授、学术委员、专家委员会委员等,曾兼任美国哈佛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先后参加并主持秦都咸阳遗址、西汉十一陵、关中唐十八陵、秦汉栎阳城遗址、西汉杜陵陵园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秦阿房宫遗址等考古勘探、发掘。参与国际“丝绸之路起点——长安与天山廊道”、中国“大运河”申遗考察、评审工作。本人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古代帝王陵墓考古学和汉唐考古学。发表论文三百多篇,已出版专著二十多部(其中考古报告4部),其中专著《汉长安城未央宫》、《汉杜陵陵园遗址》、《中国考古学·秦汉卷》、《蜀道》等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夏鼐考古学研究奖、郭沫若历史学奖、中国政府出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