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湘博讲坛·第59期】策展人说:明清时期的人物图像与文化融合

明清时期儒道释既保持自身相对的独立性,又达到了三家合流的境界。儒道释三家融通发展所体现的内在超越性,赋予了中华文化一种自我革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格,成为其数千年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发展壮大的文化密码。正是基于以上的学术立场和相应的图像基础,湖南省博物馆在2021年3月推出了年度原创大展“众流归海——明清时期的人物图像与文化融合”。5月15日上午,湘博讲坛邀请到了展览策展人,湖南省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陈叙良为观众带来展览配套讲座,对讲座进行深入解读。

讲座当天吸引了近百观众到场。为配合防疫,观众提前到馆并完成了防疫检测工作,走讲座通道入馆。

讲座中,陈叙良首先宏观地为到场观众解读了展览的策展基础。陈叙良将展览基础总结为“一段隐秘的美术史”。指出展览的一个目的,是希望在湖南省博物馆与长沙市大观仓艺术博物馆的明清人物画收藏及相关展览研究的基础之上,发现不被大家重视的文化遗产的价值,并对其加以保护。从中体现出,策展的出发点是针对目前社会中工具理性高涨、生命有机体总体失落、消费文化蔓延、零和思维等现实问题,希望通过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来使中华文明成为现代、后现代重要的反思力量。

随后,陈叙良以展览的整体框架为纲,按照单元顺序为观众对展览进行解读。在“儒家关注伦理,道家关注自然,释家关注人本身”的基本区分之上,通过“天地人伦——儒家思想的形象塑造”、“道法自然——道家追求的天人之境”、“智慧圆满——释家修为的彼岸世界”三个部分,对明清时期儒道释三家的特征进行阐释,并结合具体展出文物,分析了三家的经典图像以及精神特征。并在“一团和气——明清时期的文化群像”部分,指出了明清时期儒道释三家融通发展的图像特征,深刻分析这种融合背后的原因及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

除了展览本身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在讲座的结尾,陈叙良还从策展人的角度出发,谈到了本次展览展陈策划方面的亮点:在展厅内部有两处动态交互影像化作品。并进一步解读了设计理念。

《易》这一设计通过存在的律动,展现中华文明自我革新、内在超越、生生不息的重要特点,体现了文化的自我纠错机制。而另一处名为《0-3,➕∞》的设计则深刻体现出中华文化中“致广大而尽精微 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理念。

讲座后,陈叙良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就观众的提问进行了解答。整场讲座视野宏大,将不同时期的中华文明的演进,与中外文明的对比串连讲述,令听众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