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湘博讲坛·第60期】大家来了:碑帖的魅力

近年来,碑帖逐渐成为收藏界的一大热点,其收藏者日趋年轻化,四十岁以下者,逐渐成为碑帖收藏的主力。看似小众的收藏门类,其中却包罗万象。为满足碑帖爱好者的需求,结合“烟云尽态 ——《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展,2021年5月15日下午,湘博讲坛请来了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复旦大学特聘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仲威先生。


尽管天气炎热,但讲座当天还是吸引了书法、碑帖爱好者百余人到场聆听。为配合防疫工作,观众提前到馆进行防疫检测并走讲座通道入馆。

讲座一开始,仲威先生首先就“碑”与“帖”的概念与历史 为观众进行了辨析:碑在中国已有2500年历史,重文献内容,字体大多显庄严,而帖则只有约1000年历史,字体多见行楷书。从历史源流、字体、特点等诸多方面帮助受众明晰了二者之间的差异。同时结合传拓工具,简单介绍了传拓的方法与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延伸谈到拓片不同于一般印刷品(古籍)的特性。

随后,仲威先生介绍了碑帖功用的流变。从敦煌藏经洞拓片的形式(有册子、卷子)可见,其最主要的功用是书法学习与欣赏。到明代中后期才具有收藏的功用,然而到清末民初,这一功用画上了句号。直到当下碑帖的主要功用已经演变为“收藏”与“展示”。

除此以外,仲威先生还从书法美、传拓美、装裱美、人文美、版本美等五个方面介绍了碑帖鉴赏方法。结合具体碑帖文物高清图,介绍了擦拓、隔麻拓、乌金拓、颖拓、瓜皮拓、浓淡拓、朱拓、双色拓、毡蜡拓、全型拓、字口勾拓等拓法的特色与技法。晚清摄影术传人中国,光绪年间陆续开始出现碑帖“影印本”——字帖。新科技的引入革了“碑帖拓本”的命,划出新旧碑帖的分界线,更重要的是制定了碑帖收藏的“游戏规则”。

针对近年碑帖收藏热度见长的社会现实,仲威先生还为到场观众围绕“赏”、“鉴”、“研”三个字阐释了碑帖的学术性,以时间为顺序,梳理了自清末民初至改革开放以后的碑帖收藏情况,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了拓片价值,极大扩展了当代人碑帖视野。
讲座结束后,仲威先生就现场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