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湘博讲坛·第65期】丝绸之路视野下亚洲文明的交流

题目:丝绸之路视野下亚洲文明的交流

时间:2021年9月19日(周日)14:30—16:30

地点:湖南省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一楼)

主讲人:葛承雍

讲座内容:

近几年来,中国举办了丝绸之路视野下的一系列有关亚洲文明的展览,开阔了人们对尚未知晓的亚洲各国的了解,多角度的展示了公元前后几千年亚洲文明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亚洲最古老的文物凸显了人类最早文明的源流。本讲座对丝绸之路与亚洲文明之间的互动进行介绍,通过各国海陆转输的贸易商品和填补文化艺术缺失的空白,提炼了交流的主线与路网,重点分析了以往较少关注的精品文物,认为亚洲的文化不仅独具特色、厚重灿烂,而且为世界人类文明交流做出了贡献。中国连续推出有自己特点的各国合作联展,标志着我们开始有意识关注原先未知的亚洲周邻各国,大大延伸了丝绸之路外部路网世界的文化空间,有助于理解共存、共容和共生的亚洲,从古老丝绸之路的“亚洲观”走向全球文明的“世界观”。

主讲人简介:

葛承雍,现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退休教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双一流学科建设”特聘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特聘教授,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文学院双博士生导师。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8年入选国家级“百千万工程人才”。

2014年国家文物局主办APC“丝绸之路”展览策展专家组主要成员。2017年国家文物局、香港康文署联合主办“绵亘万里——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学术总顾问。2018年哈萨克斯坦《伟大的草原——金人世界巡回展》中方学术总顾问。2019年“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首席学术顾问。

讲座回顾:

9月19日,为帮助观众更深层次地挖掘亚洲文化内核,使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亚洲不同地区文化特性,湖南省博物馆报告厅内,举办了两场别开生面的讲座。此次讲座主要依托于“我们亚洲——亚细亚古代文明展”这一特展,有效结合展览,生动详实地向博物馆爱好者与亚洲文明爱好者传播知识。

为此,湖南省博物馆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巴基斯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梁晓新老师,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退休教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葛承雍老师,分别于9月19日上午、下午开展讲座。

上午,梁晓新老师以“从佩拉到长安——希腊化的东方艺术”为主题,讲述西方艺术从古希腊马其顿王国的首都佩拉一路向东,历经几百年的时光,到达唐朝都城长安的过程。东方艺术之中亦有西方文化之影响,在历史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一种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过程,共同促进了时代的发展。

下午,葛承雍老师以“丝绸之路视野下亚洲文明的交流”为题,从以往大众视野关注较少的文物入手,讲述丝绸之路对亚洲文明发展的影响,并借由丝绸之路介绍了亚洲周临各国,使得大家对亚洲的认知更加全局化,从古老丝绸之路的“亚洲观”走向全球文明的“世界观”。

两位教授精彩的讲述结束后,现场不少观众迫不及待举起了手,就讲座中的较为疑难的知识点进行提问,两位教授皆认真详细地对不同问题进行了解答。一些参与讲座的历史爱好者们在散场之后仍不愿离去,饱含求知欲,围绕着教授提问、探讨,还有观众拿出精心制作的历史知识手账本找教授签名留念。

此次两场讲座的举办让不少参与者流连忘返、意犹未尽,一些从外地赶来的朋友连听两场讲座,利用中午的间隙赶忙去到“我们亚洲——亚细亚古代文明展”特展展厅当中结合展览内容进行学习和体悟。有观众反映,“希望湖南省博物馆可以多邀请像梁教授与葛教授这样既有学术能力又热心于传播文化知识的老师来开办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