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湘博讲坛·第83期】西方收藏中国文物与书画的重镇

题目:西方收藏中国文物与书画的重镇
主讲人:杨晓能
时间:2023年5月17日(星期三)9:30-11:30
地点:湖南博物院学术报告厅(一楼)


主讲人简介

杨晓能,曾长期主持美国收藏中国文物重镇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东方部,担任美国国家美术馆高级客座主任,美国斯坦福大学亚洲艺术主任和教授,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端外国专家,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文博首席专家等职位。他侧重于美术史、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综合研究,致力于东西方的文化和学术交流,在海外以展览和专著的形式展示中国的文化、艺术和考古学成就,并组织了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考古和艺术展览,他策划的“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展”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首展,被《华盛顿邮报》 誉为“古埃及法老”以来,最令人震撼的古代艺术展,《纽约时报》称此展是中国的凯旋。他近年的主要中英文著作包括《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考古成就》《中国历史的新思维:二十世纪中国考古学》《另一种古史: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与图像铭文的解读》《汲古开新:二十世纪中国水墨画大师》 等。 


讲座回顾 


5月17日,湘博讲坛特别邀请湖南博物院首批特聘境外学术顾问兼策展人杨晓能教授,为观众带来题为“西方收藏中国文物与书画的重镇”的主题讲座。

本次讲座由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喻燕姣主持。

首先,杨晓能指出,西方收藏中国文物与书画开始较早是在欧洲,且不光是出于贸易目的,还有贵族显示自己的财富与地位等因素。

随后,杨晓能结合自身的经历,通过大量文物实例介绍了十数家西方博物馆、美术馆的中国藏品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弗利尔艺术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五家艺术博物馆,它们所藏的中国文物不仅门类丰富,而且古代书画收藏自成一体,尤其宋元书画更是不乏精品。

弗利尔艺术馆以收藏家和创立者——底特律火车车厢制造商查尔斯·朗·弗利尔的名字命名,它与不远处的赛克勒艺术馆实际是一家博物馆。弗利尔艺术馆建立起了20世纪初期美国最好的中国艺术收藏,该馆所藏明清画作居多,其中大量为冒名宋元画,但也有不少明清名家之作,随后,杨晓能为观众展示了《文殊菩萨转世的乾隆皇帝》,是一幅18世纪中期的唐卡彩墨施金绢画,画面的中心的是身着藏式喇嘛袈裟的乾隆皇帝,他盘坐宝座,扮装文殊菩萨,形象地体现了他对待宗教的态度。杨晓能特别指出,乾隆的面部由郎世宁绘制,是件多元文化和中外绘画技法融合之作。

波士顿艺术馆的首位负责日本和中国艺术的专业人员,是美国人费诺罗萨,他在研究和收藏日本传统艺术的过程中,逐渐和日本寺庙建立密切关系,在发现寺庙收藏的中国古代卷轴画,认为中日绘画同源。1894年,他在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举办京都大德寺藏南宋五百罗汉图画展,展出44件画,并出版展览图录,是西方首次具有系统性的成规模的中国文物与书画展览。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是以它的两位出资人纳尔逊先生和阿特金斯女士的名字来命名的。该馆闻名遐迩的绘画收藏是逐步建立的,杨晓能介绍道:在建馆之初,这一博物馆没有藏品,没有专家,甚至没有藏品,仅有一董事会。董事会决策:不收藏复制品,只收藏原件、精品。华纳、史克门则为该馆寻找收购中国的精品文物与书画。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1914年开始入藏艺术品,聘请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董事会秘书肯特作为代理人,使用亨廷顿基金购买藏品。而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在馆内专家的合作之下,入藏了来自中国香港、日本、欧洲、美国古玩商、画商及藏家的宋元明清绘画,建立起独树一帜的中国古画收藏。

杨晓能指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中国文物与书画收藏是从美国古董商与富人售捐明清瓷器和玉器等装饰艺术品起步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初期,没有亚洲艺术部也没有专家,直到1912年才聘请长期生活在中国的福开森作代理人为该馆收藏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品,历经百年购藏古代书画的坎坷,逐渐走向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

最后,杨晓能回答了观众提问。

杨晓能的讲座以自身经历为基础,以五家博物馆为纲,分析了其所藏中国文物及书画的特点及发展脉络,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交流和学术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