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湘博讲坛·第84期】惊世大发现——法门寺地宫珍宝
题目:惊世大发现——法门寺地宫珍宝
主讲人:齐东方
时间:2023年5月20日(星期六)9:30-11:30
地点:湖南博物院学术报告厅(一楼)
主讲人简介
齐东方,曾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汉唐时期的考古、历史、文物、美术的教学与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唐代金银器研究》等三部,发表各种论著百余篇,主要包括吐谷浑余部历史的研究、三国至隋唐时期墓葬制度的研究、中国古代金银器研究、古代马具的研究、古代玻璃器研究、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曾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重大课题“汉唐陵墓制度研究” “边疆考古研究” “古代中外关系史:新史料的调查、整理与研究”等课题。 讲座回顾 5月20日,湘博讲坛特邀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就法门寺地宫地发掘与出土文物进行专题讲座。 1987年法门寺地宫的发掘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这一次考古工作使得2000余件大唐皇室重宝及佛指舍利重新面世,李唐王朝皇家寺院洞开在后世人眼前,也让盛世大唐的气息扑面而来。为了使历史、文博爱好者更好地了解大唐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更深刻地认识大唐地宗教信仰与文化气质。 齐东方从法门寺地宫的偶然发现讲起,介绍了地宫的发掘过程与结构概况,并从大家耳熟能详的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谈及了唐代帝王迎奉佛骨的礼佛行动,随后以十三个“最”正式进入了讲座的主题。 齐东方一再强调所谓“最”的评价是主观的,但这十三“最”仍旧带领观众从工艺水平、审美取向、文化交流、文物保护等多个角度了解了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皇室珍宝,一窥了李唐皇家崇佛护法、祈福延祚的理想追求和精神世界。 齐东方认为,地宫中所藏四枚佛指舍利最为神奇。其中三枚为影骨,即并非真正的舍利骨,而是为保护舍利骨特意制作的,与舍利骨具有同样的意义。唐代共有八位皇帝前往法门寺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这使得法门寺几乎成为李唐王朝的皇家寺院。 “捧真身鎏金银菩萨”被齐东方认为是最高级的,据造像底部铭文,齐东方扩展介绍了唐代帝王尊、谥、庙号规定。同时,在地宫中同时出土一件 大红罗地蹙金绣衣,就是为这一座捧真身菩萨而制作的,保存完好无损,光泽质地如新,体现了唐代皇族对佛教崇敬的态度。 地宫中所出秘色瓷最为吸引后世人的目光,多件保存完整的秘色瓷的出土向人们展示了前人诗词中“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绝美风采,经历法难与千年时光,落入每个瓷器爱好者的眼底。 同时,地宫珍宝上所刻铭文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根据地宫中多次出现的“文思院”字样,专家得以确定“文思院”即唐代所设置的一个专门制作金银器的机构。每件器物上都铭刻了制作者与督造审核者名称与官职,通过多件器物对比,甚至可以清晰勾勒出部分工匠的职务升迁过程。 而地宫中所出丝织品,则是令齐东方感到最为遗憾的。法门寺地宫出土丝绸服饰共700多件,囊括了绫、罗、锦、绮、绢、纱、缣、帛、毳、褐等几乎唐代所有纺织品类,服饰种类多达30多个,剌绣工艺技法有蹙金绣、平绣、贴金绣、绣加绘等多种,用金加工的形式有印花贴金、描金、缠金、织金、蹙金等各种各样。其中尤以首次发现的织金锦及蹙金綉法衣最为珍贵。但因为文物保护技术原因,造成所出丝织品保存并不理想。 最后,结合讲座内容,齐东方回答了观众的提问。 讲座时长整整两个小时,期间,齐东方带领大家欣赏了地宫中出土的众多精美珍宝,更是展现了大唐皇室礼佛时的盛大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