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湘博讲坛·第90期】 中国史前陶塑艺术

题目:中国史前陶塑艺术
主讲人:张朋川
时间:2024年1月27日(周六)9:30-11:30
地点:湖南博物院学术报告厅(一楼)

主讲人简介

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博物馆名誉馆长,甘肃省博物馆原副馆长。国家文物局西北四省一级文物鉴定组专家。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江苏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理事。中国文化研究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美术考古研究、中国艺术史研究。出版专著《中国彩陶图谱》获1993年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韩熙载夜宴图〉图像志考》获2016年江苏省第十四届哲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19年中国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讲座回顾

湖南博物院“陇原玫瑰——甘肃彩陶文化展”于2023年12月22日正式开展。为更好地展示我们绚烂悠久的彩陶文化,1月27日,湘博讲坛邀请了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博物馆原副馆长张朋川做题为“中国史前陶塑艺术”的讲座。讲座由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喻燕姣主持。

张朋川首先介绍了中国陶塑的研究现状:中国的考古学只有一百余年的历史,还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近些年丰富的史前陶塑的考古新成果的不断出现,对我们原有的考古学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应该说我们目前能够初步地厘清中国史前陶塑的基本面貌。

讲座从中国史前陶塑的产生开始讲起。张朋川举例了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的陶容器,这是目前考古所见最早的陶器,距今约20000年。随后在湖南、江西、河北等地区都出现了距今万年以上的陶容器。而这些早期的陶容器的发现都伴随着野生稻或栽培稻的出土,说明其是用于烹煮与饮食的。他指出,其后,古人类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产生了精神上的需求,有了各种原始信仰和崇拜,先后有对天、地、人的祭祀。距今约9000多年前,位于浙江的上山文化出现了彩陶,上面装饰着太阳纹。而中国的先民不局限于用平面图案表现精神上的寄托和祈望,采用更有视觉感的立体造型来表现,陶塑应运而生。

 随后,张朋川通过大量的考古实物资料向大家介绍了辟凶化祥的猪形陶塑、镇邪纳吉的鸟形陶塑、以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为代表的人头陶塑、与面具有关的陶塑以及硕果仅存的人体全身陶塑等五类陶塑造型。他以高清图片展示了正在“陇原玫瑰——甘肃彩陶文化展”展出的重点展品仰韶文化人头形器口彩陶瓶。这件器物是采用雕塑和彩绘相结合的手法制成的人形彩陶器,五官位置均匀恰当,腹部彩绘,塑造了远古女神的美丽形象,在同类人头形陶塑中制作最精美的。
张朋川总结了中国史前陶塑的几大特点,同时再次谈到,史前陶塑的考古新材料的不断发现,让我们在这一方向上的研究正式拉开了一个序幕,也期待在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成果的出现,让我们对史前陶塑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随后,张朋川就现场观众的疑惑进行了解答。

讲座吸引了近300名观众到场聆听,现场气氛因张朋川的幽默语言而十分热烈,而他讲座中分享的丰富的考古、历史信息也为观众观展做了翔实的资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