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湘博讲坛·第91期】 彩韵陶魂——甘肃彩陶与东西文化交流

题目:彩韵陶魂——甘肃彩陶与东西文化交流
主讲人:贾建威
时间:2024年1月28日(周日)9:30-11:30
地点:湖南博物院学术报告厅(一楼)

主讲人简介

贾建威,甘肃省博物馆馆长、二级研究员,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彩陶研究,及历代陶瓷、青铜器和玉器研究鉴定。

讲座回顾

湖南博物院“陇原玫瑰——甘肃彩陶文化展”正在展出中,1月28日,湘博讲坛邀请了甘肃省博物馆馆长、二级研究员,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贾建威,为观众带来了题为“彩韵陶魂——甘肃彩陶与东西文化交流”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喻燕姣主持。

贾建威首先为在座的湖南观众介绍了甘肃的文化特征:甘肃所处的陇右大地,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甘肃地区很早就是历史上各民族融合的重要熔炉,此外,丝绸之路的开通给甘肃文化带来了无限活力,使此一地区呈现出历史性、融合性、动态性、创新性等诸多特征。在此基础上,陇地的彩陶也呈现了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最长以及数量最大,分布范围广的三大特点。随后,他以大量的考古资料为观众梳理了自大地湾文化时期至沙井文化时期,甘肃彩陶发展的历程,解析了每一阶段的纹饰特色与制陶技术。

紧接着,贾建威别出心裁地带领观众从气候变化这一观察视角来考察彩陶纹样变化与东西文化交流的关系。他指出:气候变化对民族的迁徙和演变, 有着重大的影响。民族迁徙的过程也是民族交流融合和民族文化变迁的过程。现已有研究揭示了中国数千年气候变化的规律,其中也包括西北生态变迁及规律。而彩陶是氏族部落文化的产物,它与史前社会人们的生活、生存方式密切相关。从这个角度说,它更多的是自然崇拜的反映。

贾建威以大量的彩陶纹饰细节图片展示了主要纹样的演变过程。如:半坡期多鱼纹,说明当时气候湿润,鱼类大量存在,鱼类便很自然地成为装饰艺术的题材。而到了到四坝文化、辛店文化时,多犬纹、鹿纹,说明这时气候干燥,畜牧业开始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性经济。且这些图案都经历了一个由具象向抽象转变的过程,表明人们已经可以将生活所见的真实形象进行抽象的艺术加工了。这就人类思维的发展来说,是一次大的飞跃,更催生了原始文字符号、雕塑、乐舞艺术的诞生,标志中华文明开始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讲座的最后半个小时,贾建威与现场观众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其中不乏许多学生听众,就讲座、展览内容向他提出问题,这也展示了史前彩陶艺术近年来颇受关注。而本次讲座,也将为观众的观展提供更多的新颖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