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湘博讲坛•第32期】徐悲鸿与他开创的美术教育与艺术创作道路

时  间:2019年9月8日上午(9:30-11:30)
题  目:徐悲鸿与他开创的美术教育与艺术创作道路
话题1 :耕耘者——作为徐悲鸿学派传承人的戴泽
话题2 :徐悲鸿的写实主义及其再理解
话题3: 徐悲鸿的现代美术之路

内容简介:

1.戴泽先生是一位美术家、教育家,是新中国美术教育奠基人之一,中央美术学院奠基人之一。身为徐悲鸿学派的传承人,戴泽培养了以靳尚谊为代表的大批优秀美术人才,现年98岁的他见证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历程。通过向观众展示数幅功底扎实、自然质朴、主题鲜明、形式语言丰富的绘画作品,余丁教授将回顾与梳理戴泽先生过去八十多年的艺术生涯。同时,戴泽充分理解并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徐悲鸿在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的理念;坚守徐悲鸿学派的精神家园;曾经参与修复《徯我后》等多件徐悲鸿名作的鲜为人知的经历也是本次演说的重点内容。

2.对徐悲鸿素描的复合式理解,以及识认徐悲鸿及其团队更广义的宽广性和粗放性,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阐释徐悲鸿的写实主义。

首先,“五四”启蒙精神是徐悲鸿写实主义的逻辑起点和终极原因。其次,作为表现真实具象的技法,徐悲鸿的写实主义并非直接摹写现实生活,他关注现实的方式一是用隐喻象征的间接形式,二是鼓励学生们到鲜活的一线生活中去。第三,徐悲鸿写实主义的古典主义情怀,来自于他的中外老师。他的一系列大型历史画作品,“拿来主义”地借西方历史画模式,但用的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故事资源,这种开创,震古烁今。第四,徐悲鸿写实主义的浪漫主义情怀,或许源自他个性特征里的浪漫情愫,除了反应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也体现在他的常用印章和汪洋恣肆的艺术评论和随笔文字中。第五,写实主义对徐悲鸿有一定的束缚性。他同现代艺术提倡的“重形式本体、去叙述性”相间距。徐悲鸿不属于印象派之后的现代艺术,这是现代性第二次浪潮和第三次浪潮中的悖论错位。徐悲鸿的成就与局限同在,对我们今天的美术建设深具反思、启发与借鉴之意义。 

3.徐悲鸿(1895-1953)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鉴藏家。他一生致力于“复兴中国艺术”, 力倡写实主义艺术主张,改良中国画,振兴衰微的人物画,将素描、油画这些外来画种引进、传播到中国,开创现代意义的大型历史画创作先河,在国际舞台传播中国艺术,始终矗立在20世纪中国美术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转折节点上。

徐悲鸿在艺术思想、艺术创作、艺术教育、艺术收藏、艺术活动等各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历史成就,至今仍然是中国美术界的一座宝库,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主讲人:

1.余丁

2.王文娟

3.郭红梅

主讲人简介:

余丁,男,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博士学位。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主席、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所长,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学系创始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西方美术史的译介和研究工作,出版有《古典主义时期的大师——影响世界美术进程的大师》、《世界美术大系: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合著)、《中国油画文献》(合著)、《中国油画五百年》(合著)等专著。近年来,专注于艺术管理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视觉艺术管理专业,创建“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并担任副主席、秘书长,合著出版了《向艺术致敬:中美视觉艺术管理》一书,英文版在美国和欧洲发行。始终致力于中国艺术走出去,策划了“中国水墨画展”(在泰国王宫展出)、“水墨聚焦·走进联合国”和“水墨聚焦·走进西班牙”(在纽约、巴塞罗纳展出),联合策划了德国中国文化年“大道之行: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等展览。

王文娟,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哲学博士(中外美术比较研究方向)。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学术部主任。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13年—2014年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第四届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华美学协会会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度“教学十大标兵”。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外美术比较、艺术哲学、色彩研究和徐悲鸿研究等。出版有《墨韵色章:中国画色彩的美学探渊》(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东方美术史》(副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人性与神性——西方美术历程》(副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吾负藤花:徐悲鸿精神的现代性阐释》(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等多部专著,在《美术》《美术研究》《美术观察》等海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郭红梅,女,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中央美院百年校庆特展:悲鸿生命”“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展”等重要展览策展人。策划的展览及同名出版物多次荣获国家艺术基金、国家出版基金、文化部全国优秀展览奖、收藏捐赠奖。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国当代艺术批评、西方美术史、西方现当代艺术与批评和视觉文化研究,展览策划与研究。出版有专著《二十世纪早期视觉文化研究:以魏玛时期的德国为例》(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版)、译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上海世纪文景出版社2014年版)等,在《美术研究》《收藏》等海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讲座回顾:

“大爱·大美——徐悲鸿与周令钊、戴泽艺术成就展”于8月28日在我馆隆重开幕。展览共组织湖南省博物馆、北京鸿文书画院、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及周令钊、戴泽等相关单位和公私藏家所藏徐悲鸿、周令钊、戴泽三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240余幅参展,画作题材包括人物、花鸟、走兽、风景等各方面。
为了让观众更深入了解徐悲鸿、周令钊、戴泽三位艺术家的个人及作品,湘博讲坛第32期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王文娟教授、中央美术学院郭红梅副教授为大家带来《徐悲鸿与他开创的美术教育与艺术创作道路》的讲座。讲座由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陈叙良主持。讲座当天有湖南省博物馆业务人员、博物馆界同行、预约听众、志愿者及文化爱好者约350人到场聆听。

余丁教授为大家带来的是《耕耘者——作为徐悲鸿学派传承人的戴泽》主题。戴泽先生是一位美术家、教育家,是新中国美术教育奠基人之一,中央美术学院奠基人之一。身为徐悲鸿学派的传承人,戴泽培养了以靳尚谊为代表的大批优秀美术人才,现年98岁的他见证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历程。余丁教授通过201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为戴泽先生举办的油画展,回顾与梳理了戴泽先生过去八十多年的艺术生涯,向观众展示了戴泽先生的许多功底扎实、自然质朴、主题鲜明、形式语言丰富的绘画作品,从中阐述戴泽先生所追求的现实主义的绘画理想、直面生活的朴素表达、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主题、尽力耕耘中的艺术探索等艺术理念。戴泽先生在充分理解徐悲鸿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身体力行地不断实践,始终坚守徐悲鸿学派的精神家园。

王文娟教授的发言以《徐悲鸿的写实主义及其再理解》为主题,为观众做了5个方面的阐述:1、“五四”启蒙精神是徐悲鸿写实主义的逻辑起点和终极原因。2、作为技法真实表现具象的徐悲鸿的写实主义却并非直接摹写现实生活,乃间接写之。他关注现实的方式:一是用隐喻象征的间接形式,二是鼓励学生们到鲜活的一线生活中去。3、徐悲鸿写实主义的古典主义情怀,来自于他的中外老师。他的一系列大型历史画作品,“拿来主义”地借西方历史画模式,但用的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故事资源,这种开创,震古烁今。4、徐悲鸿写实主义的浪漫主义情怀,或许源自他个性特征里的浪漫情愫,除了反应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也体现在他的常用印章和汪洋恣肆的艺术评论和随笔文字中。5、写实主义对徐悲鸿有一定的束缚性。他同现代艺术提倡的“重形式本体、去叙述性”相间距。徐悲鸿不属于印象派之后的现代艺术,这是现代性第二次浪潮和第三次浪潮中的悖论错位。徐悲鸿的成就与局限同在,对我们今天的美术建设深具反思、启发与借鉴之意义。

郭红梅副教授所演讲的主题是《徐悲鸿的现代美术之路》,徐悲鸿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复兴中国艺术”,力倡写实主义艺术主张,改良中国画,振兴衰微的人物画,将素描、油画这些外来画种引进、传播到中国,开创现代意义的大型历史画创作先河,在国际舞台传播中国艺术,始终矗立在20世纪中国美术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转折节点上。

此次讲座的结尾请三位教授以沙龙的方式进行了艺术漫谈,并与观众进行了亲密的互动。现场气氛轻松活跃,笑声不断。

徐悲鸿在艺术思想、艺术创作、艺术教育、艺术收藏、艺术活动等各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历史成就,至今仍然是中国美术界的一座宝库,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接下来,我们将请到更多的近现代美术史专家来湘博讲坛为大家解读“大爱·大美——徐悲鸿与周令钊、戴泽艺术成就展”的展览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