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湘博讲坛•第4期】他乡与故乡:一段心灵间的距离—“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展览解读及背后的故事

时   间:2018年2月4日上午(9:30—11:30)
题   目:他乡与故乡:一段心灵间的距离——“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解读及背后的故事
主讲人:陈叙良

主讲人简介:

  

艺术学博士,副研究馆员 ,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与美术史、博物馆学研究及陈列展览策划工作,学术代表作有《馆藏古琴整理与研究》、《萧俊贤书画及相关问题研究》、《近代湖南社会流动研究(1840-1949)》等,兼任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展览专业委员会主任。为“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策展人之一。

讲座回顾:

2018年2月4日上午,在湖南省博物馆学术报告厅,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览策展人之一陈叙良副馆长为公众带来了“湘博讲坛”第四期:“他乡与故乡:一段心灵间的距离——‘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展览解读及背后的故事”。湖南省博物馆业务人员、预约听众、志愿者及文化爱好者共300余人到场聆听。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览以跨文化的视野和全新的理念,整合意大利、美国、中国近50家博物馆250余件(套)精美的藏品资源,讲述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艺术之间不绝于缕的交流故事。展览于1月27日-4月30日在湖南省博物馆特展厅展出。

为了使观众更清晰地了解展览的策展理念,陈叙良副馆长首先对展览的主题进行了解读和阐释。13-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对中国、对西方而言都具有重大的世界史意义。中国与意大利是古代东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两者之间进行了从间接到直接,从零星的交流到相互借鉴、交融的文化交流,创造出了新的文化形态,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该展览以跨文化交流的视角,集中反映了学术界关于13至16世纪中国和意大利文化交流的最新研究结果,还原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之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国艺术中来自西方的影响,向观众揭示多元文化交融共生,从而创造人类文明的历史真相。

陈馆长认为该展览除了吸收策展人及其团队所做的一部分最新研究成果外,更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学术平台和难得的契机,通过分处东西方不同国家的展品和一手资料,把一些独特的文化现象以及它们之间关联与线索呈现出来,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界的关注与讨论,推动学术界的进一步研究。为此,我馆将于3月23-26日举办“艺术、物质文化与交流——13-16世纪欧亚大陆文明”学术研讨会,届时将掀起学术界新一轮的研究热潮。

陈馆长按展览结构介绍展品的组合关系及主题的诠释。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从四海到七海”“指南针指向东方”“大都的日出”“马可波罗的行囊”“来而不往非礼也”,以一部你从未看过的《马可.波罗游记》为显性的故事线,以一个相互“寻找故乡”的文化交融故事为隐性的故事线,通过罗马女神雕塑、庞贝壁画、马可•波罗遗嘱原件、耕稼图、新会木美人等生动、具体及紧密关联的展品展示出一个蒙元帝国肇始的欧亚世界体系、一场跨越亚欧大陆的文化旅行和一次影响世界的深刻变革。

最后,陈叙良副馆长还进一步与观众探讨了展览内容与形式设计方面的思考,包括展览故事线路与参观流线设计的关系、展厅背景颜色的选择、如何处理内容文本逻辑与视觉表现之间的矛盾、展品组合与摆放、灯光的层次与节奏、文本与图像之间的艺术转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