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湘博讲坛 第100期 古罗马女性地位和性别关系的变迁

题目:古罗马女性地位和性别关系的变迁
主讲人:裔昭印
时间:2024年9月28日(周六)9:30-11:30
地点:湖南博物院学术报告厅(一楼)

主讲人简介

裔昭印,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长期从事古希腊罗马史、西方社会文化史和妇女史研究,学术刊物《妇女与性别史研究》主编,历任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古代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著译作7部;主编《世界文化史》,代表著作《古希腊的妇女——文化视域中的研究》获上海市哲社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领衔撰写的《西方妇女史》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论文《当代史学变革中的西方古典性史研究》获上海市哲社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主讲的“世界文化史”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主讲的“西方文明史”被列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讲座回顾

9月28日上午,“彼美人兮——两汉罗马时期女性文物展”第三场专家讲座邀请到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裔昭印为观众带来题为“古罗马女性地位和性别关系的变迁”专题讲座。

讲座由父权家长制统治下的罗马女性、共和时期的罗马女性与性别关系、从共和到帝制转型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帝国时代的罗马女性与性别关系、古罗马女性与宗教五个章节组成。裔昭印从社会性别的视角,以时间为线索,为观众阐述了在古罗马历史发展进程中,女性地位和性别关系的变迁,并分析了在古罗马社会文化背景下女性状况和性别关系发展的特点。

在讲到“父权家长制统治下的罗马女性”这一章节中,裔昭印指出,古罗马制度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家长制”,这种制度是古罗马家庭关系与男女两性关系的核心。古罗马的家庭由男人(家长)、他的妻子和未婚的子女组成,家中的奴隶、被释奴和被收养者也包括在内。家长掌握家中的法律、经济等一切大权,对他的妻子、子女和奴隶几乎具有绝对的权威,拥有对他们生杀予夺的权利。

在“共和时期的罗马女性与性别关系”部分,裔昭印认为共和时代的罗马女性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参与家庭之外的社会政治和军事生活,对国家的前途命运产生影响。这些在家勇挑重担,在外热心国事的罗马女性奠定了妇女在罗马社会中所具有的较高的威望和地位,在传统中竖立起一种典范的女性形象。这种形象也成为了罗马社会的大多数女性,尤其是中下层妇女安身立命的准则。

在第三章节“从共和到帝制转型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中,裔昭印指出,第二次布匿战争胜利后罗马社会在转型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夫权的衰落和与之相应的女权的上升,女性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单向服从的被动地位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扭转。这主要体现在女性的婚姻自主权的增强,女子的性权利的提高。

在讲到“帝国时代的罗马女性与性别关系”部分,裔昭印提到,这一时期的妇女在家庭外部的解放反映在女性能够更加广泛和自由地参与各种社会生活,并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地位有了提高。

在最后一个章节“古罗马女性与宗教”部分,裔昭印认为,从古罗马的本土宗教和传入罗马的某些外来宗教来看,在以家长制为重要文化特征的古罗马社会中,男性主宰着宗教世界。女性在宗教领域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由于阶级、种族、家庭等身份和婚姻状况的不同,古罗马女性不同群体的宗教地位也有较大差别。

讲座最后,观众围绕讲座主题与裔昭印进行了深入地互动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