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湘博讲坛 第105期 如何现代 何以中国——马克·吕布摄影艺术之我谈

题目:如何现代 何以中国——马克·吕布摄影艺术之我谈
主讲人:王保国
时间:2024年11月30日(周六)9:30-11:30
地点:湖南博物院学术报告厅(一楼)

主讲人简介

王保国,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西方摄影史、摄影理论与视觉文化批评,曾任中国平遥、丽水、连州、大理等国际摄影节(双年展)评委,也是法国佩皮尼扬国际报道摄影节(Visa pour l'Image)、英国FORMAT 国际摄影节、美国露西国际摄影奖(IPA)评审团成员。著有《东方照相记》《谈影唯缺颂红妆》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0世纪西方摄影理论研究》。

讲座回顾

11月30日上午,“西方遇见东方——马克·吕布摄影回顾展”第三场专家讲座邀请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研究员王保国,为观众带来“如何现代 何以中国——马克·吕布摄影艺术之我谈”专题讲座。

讲座主要结合马克·吕布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所拍摄的中国纪实摄影作品,介绍摄影家以独特的视角和镜头语言记录下了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面貌,让观众感受摄影艺术的形式美和纪实美。

讲座中,王保国首先展示了马克·吕布于1957年,在从香港到广州的火车上,拍摄的有关中国题材的第一张照片《粤港火车上的农民》。照片中,身穿黑衣的妇女是个农民,她的成熟优美让马克·吕布感受到了中国农民身上所具有的一种尊严感。马克·吕布认为,这张照片立即完全改变了他对于亚洲人的印象,他深刻地感觉到了中国人身上的精神面貌。

随后,王保国通过展示马克·吕布1957年拍摄的《雪中故宫》《街头表演》《鞍山钢厂工人的下班时刻》等照片,阐述马克·吕布从西方人的视角,看到了这一时期不同身份的中国人的真实状态。同时,王保国在展示马克·吕布1957年拍摄的照片《钢厂的食堂》时提到,马克·吕布在与鞍钢女工交流后得知,当时她们的待遇很好,从中反映了工业革命时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以及女工的社会地位。这也是一位西方摄影师对于中国社会实况的真实捕捉与记录。

接着,王保国展示了马克·吕布于1965年拍摄的《雪中北京》《使用半自动器械移植水稻》《武汉长江大桥下的渔民》《古董商店的橱窗》等照片,让观众看到了中国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状态。王保国还摘录了马克·吕布说过的一句话:“了解中国,最好是去看,而不是听他们讲什么。”他认为,马克·吕布的摄影作品为西方人了解中国的社会现实提供了非常真实的素材。随后,王保国展示了马克·吕布于70年代拍摄的《上海芭蕾舞演员》《搬电视机的夫妇》《长城上的摄影师》等照片,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了中国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人们真实的生活状况。

此外,王保国在还展示了马克·吕布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拍摄的《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太原》《摇滚乐队》等照片,呈现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王保国认为,马克·吕布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之一,他用镜头记录下了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各个层面的真实面貌,向西方世界客观地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他的摄影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最后,观众在提问环节就照片的解读、照片与短视频之间的关联等问题与王保国进行了深入交流,为他们参观“西方遇见东方——马克·吕布摄影回顾展”做了相关知识的有效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