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湘博讲坛 第109期 湖湘人士与晚清吐鲁番社会

时间:2025年4月12日(周六)   9:30—11:30

地点:湖南博物院学术报告厅(一楼)

主讲人:芦韬

题目:湖湘人士与晚清吐鲁番社会

主讲人简介

芦韬,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专业,现任吐鲁番市文物局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和敦煌吐鲁番学、边疆史的研究工作,承担国家级社科课题2项、主持省级课题2项。

讲座回顾

4月12日上午,“聚宝之盆——新疆文物珍品展”第三场专家讲座邀请到了吐鲁番市文物局副研究馆员芦韬,为观众带来“湖湘人士与晚清吐鲁番社会”专题讲座。

本场讲座主要讲述吐鲁番市情况概览、湖湘人士与新疆收复、湖湘人士对吐鲁番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介绍第一章节“吐鲁番市情况概览”时,芦韬提到,吐鲁番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的吐哈盆地,四面环山,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为夏季全国最热的地方。总面积69713平方千米,下辖一区二县(高昌区、鄯善县、托克逊县)。在历史沿革方面,1759年清军统一新疆,同年设辟展办事大臣,1779年移驻吐鲁番,同时清政府在吐鲁番维吾尔人中推行扎萨克制度。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设立吐鲁番直隶厅。1913年吐鲁番直隶厅改为吐鲁番县。此外,芦韬还介绍,吐鲁番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目前,全市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世界水利灌溉遗产1处(坎儿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国家一级博物馆1处(吐鲁番博物馆)。

关于第二章节“湖湘人士与新疆收复”,芦韬首先阐释了边疆危机与“海防”“塞防”之争。他说到,1865年,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沙俄趁机侵占伊犁;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事件”在中国台湾南部登陆,1879年吞并琉球;1874年,清廷内部围绕东南“海防”和西北“塞防”问题发生争论。其中,“海防派”代表为李鸿章,“塞防派”代表为左宗棠。随后,芦韬从筹款、筹粮、制造军械、整顿训练军队、制定战略方案五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左宗棠在收复新疆之前的相关准备工作。他提到,当时左宗棠申请户部拨款200万两、各省协饷300万两,并且在胡雪岩的帮助下,借洋款1375万两,另向华商借款846万两。同时,左宗棠事先命西征军前锋部队统帅张曜,驻军哈密兴修水利、屯田积谷,并且从河西、内蒙古、宁夏等地采购粮食运往巴里坤。此外,左宗棠先后创办西安机器局和兰州制造局,为西征大军制造武器。同时,他对西征军进行了裁减,并且加强部队训练,合计整编部队为37个营。

在介绍刘锦棠决战吐鲁番的相关内容时,芦韬讲到,1876年4月,清军在肃州(今酒泉)誓师,湘军将领刘锦棠率军进疆;1877年4月,清军兵分三路进军南疆,攻克南北疆咽喉之地达坂城;1877年4月,刘锦棠收复托克逊和吐鲁番,对于阿古柏集团的迅速灭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878年1月2日,阿古柏入侵势力被彻底击败;1881年,通过曾纪泽的谈判努力,清朝与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复伊犁,至此新疆全部收复。

关于第三章节“湖湘人士对吐鲁番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芦韬首先从改革建制、修复城池讲起。他说到,光绪二年(1876)到宣统元年(1909),多名湘籍人士担任吐鲁番同知,其中包括长沙府湘阴县杨大年、长沙府长沙县黄炳坤、长沙府长沙县张起宇、湘乡人傅寿森、湘乡人曾炳熿。他还提到,1886年7月,时任新疆巡抚刘锦棠上奏中央政府修复吐鲁番广安城城墙。1887年,时任吐鲁番同知湘乡人傅寿森,主持对城中的衙署和仓房进行重新修缮。随后,他讲到在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方面,清代以来,吐鲁番主要依靠坎儿井进行灌溉。道光年间,民族英雄林则徐,谪居新疆的长沙籍官员黄冕等都曾在吐鲁番维修和新建过坎儿井。在左宗棠、刘锦棠的主持下,吐鲁番各族群众累计修复和开凿坎儿井185条,促进了吐鲁番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芦韬还介绍到,左宗棠在维吾尔儿童中大力推行儒家文化教育。当时,吐鲁番学堂中的许多教师均来自湖南。这些湖湘人士通过启迪民智,促进了新疆地区的教育发展。

提到编撰方志、名留史册时,芦韬说到,《吐鲁番直隶厅乡土志》是研究吐鲁番历史和地理的重要书籍,该书的编撰者为吐鲁番同知湖南湘乡人曾炳熿。同时,他还指出,湘平是湖南省的库平。左宗棠、刘锦棠所率领的西征军中,主要以湘军为主,之后在新疆的各级军政人员中,湖南籍人员为数不少,为了发放在新疆的军队及各级军政人员的饷银、薪俸,就使用湖南省的库平——湘平,这也成为新疆建省后银两的主要平砝标准。收复新疆后,由于各地自行铸造的小银币(天罡)成色不一,重量标准不统一,影响了经济贸易。按湘平标准统一新疆的银两平砝标准,有利于提高商品交易的便利性和效率,促进了新疆货币体系与内地的接轨。他还提到,新疆建省前夕,正值传染病天花流行,尤其是婴儿死亡数量较多,刘锦棠划拨经费派员于1881年先行在吐鲁番托克逊试办牛痘局,有效提高了婴儿的成活率。同时,根据《吐鲁番直隶厅乡土志》记载,吐鲁番还有定湘王庙,应该为进疆湘军官兵所建,丰富了民间信仰。

讲座最后,参与观众就新疆地区币制改革、新疆出土文物伏羲女娲图的原因等问题与芦韬进行了深入沟通。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引发了观众进一步了解新疆历史文化的极大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