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湘博讲坛 第113期 范旭东:化工战中的抗日民族英雄
题目:范旭东:化工战中的抗日民族英雄
时间:2025年8月9日(周六) 9:30—11:30
地点:湖南博物院学术报告厅(一楼)
主讲人:江峡
主讲人简介
江峡,作家,湖北枝江人,1985年生,历史学博士,曾长期在湖南长沙工作,现居北京。专注于中国史研究,对中国近现代史、慈善史有浓厚的学术兴趣。著有《范源廉传》《煮海的人——范旭东传》等书,在《人民日报》《求是》《宏观经济研究》等权威报刊发表多篇文章。
讲座回顾
8月9日上午,湖南博物院“湘博讲坛”学术讲座邀请到了作家、历史学博士江峡,为观众带来题为“范旭东:化工战中的抗日民族英雄”的专题讲座。
江峡首先介绍了范旭东及其所处时代的概况。范旭东所处时代为清朝末年,当时中国历经两次鸦片战争失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太平天国运动冲击清朝统治;英法联军入侵,京师失陷、圆明园被焚毁,边疆危机不断加深。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湖湘人才迅速崛起。
江峡将湖南人才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清道光年间以陶澍、魏源、贺长龄等为代表;湘军时代以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等为代表;维新运动前后以谭嗣同、熊希龄等为代表;辛亥革命前后以陈天华、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随后,他说到,范旭东出生于湖南湘阴的一个普通家庭,因1889年长江流域大水后大旱,家中发生变故,一家人寄居长沙保节堂,过着清苦生活。后来,在家人和乡贤资助下,范旭东得以就学。读书期间,他阅读大量书籍,旁听梁启超讲课,受到维新思想启蒙。1900年,范旭东随范源濂转渡日本,并考入京都大学学习应用化学和冶金学,这让他学到了专业知识,同时明确了事业发展的方向,为他日后回国创业奠定了基础。1912年,范旭东学成回国,在北洋政府财政部负责银元质量检验,却发现制币厂贪污严重,对腐朽官场深感失望。之后,他作为技术员,公派赴欧洲考察盐务,震惊于英、法等国盐碱化工业的蓬勃发展,并且为中国食盐质量低及制碱技术被西方垄断感到痛心。1913年,他回国后决心发展实业,于是走上盐业报国、科技强国道路。
在介绍“创业奠基:开启化工实业征程”这一章节中,江峡提到,1914年,范旭东在梁启超、范源濂、蔡锷等人的支持下,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公司。同时,在塘沽买下2500亩盐滩,保障原料供应,打破中国长期食用粗盐的局面,推动精盐工业发展。1917年,为打破西方制碱垄断,造出“中国碱”,他创办永利制碱公司,邀请陈调甫和侯德榜两位科学家加盟,聘请侯德榜为总技师。尽管碱厂首次开工产品不合格,股东要求撤资或聘洋顾问,但是他依旧坚定信心,坚持自主创业。经过努力,1926年永利碱厂终于自主产出白碱,范旭东将其命名为“纯碱”。这一成果成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标志,从此打破西方对制碱业的长期垄断。
在讲到“抗战坚守:捍卫民族化工产业”相关内容时,江峡说到,1933年,《塘沽协定》签订,暴露日本攫取华北野心;1935年“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立,塘沽环境恶化。塘沽的永利、久大产业被日寇觊觎。日军对范旭东威逼利诱,妄图获取产业控制权。但是,他拒绝日军“购买”永利碱厂的要求,组织人员转移设备,最终成功将重要物资带出敌占区。第二次淞沪会战失败后,日军对永利硫酸铵厂多次轰炸,导致工厂被迫停产。范旭东经过多地考察,选择在重庆、成都等地重建工厂。1938年,他在五通桥、自流井等地选定厂址,建设永利川厂和久大分厂。同时,全力支持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经过多次努力,最终成功研发,为世界制碱技术开辟新纪元。
在介绍“物资抢运与困境坚守”这一章节时,江峡指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时,东南沿海沦陷,滇缅公路成为中国与国际交流及获取物资的生命线,也是永久黄集团发展所需物资的运输要道。为维系永久黄集团在大西南的发展,范旭东不惧危险,亲自奔赴缅甸组织物资运输。运输过程中,他及车队经历日军轰炸,生命与物资安全面临威胁。尽管如此,他们仍然不畏艰苦,坚持日夜兼程运输。1941年,日本袭击珍珠港,香港遭日军炮击。范旭东夫妇与何廉、胡政之等人在金城银行大厦地下室避难。尽管他被日军列入拉拢与通缉名单,但他坚守民族大义,坚决拒绝加入伪政权。同时,他积极筹划逃离香港的路线,历经重重困难后,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保护下化险为夷。
此外,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时,范旭东未雨绸缪,在为回迁原厂做准备的同时,提出扩充塘沽碱厂、修复南京铵厂、建设硫酸铵工厂等十大厂计划,为国家化工产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1945年,永利与美国进出口银行签订1600万美元信用贷款协定后,范旭东立即报告国民政府行政院和中国银行请求担保。行政院批示“未予批准”,使十大厂计划受阻。同时,社会上还流传恶意中伤他的流言。在沉重打击下,他忧愤成疾,于1945年10月4日含恨离世。江峡总结到,范旭东开创了化工领域的四个第一:创办了第一家精盐厂、第一家纯碱厂、第一家硫酸铵厂、第一家化工研究机构。他的爱国精神、实业报国精神、科技创新精神、团队凝聚精神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整场讲座引导观众深入感悟中国实业家们在艰难困境中,面对国家危难、民族存亡,屡败屡战、坚定前行的意志品质,让观众接受了一场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最后,观众就本场讲座主题与江峡进行了深入交流,实现讲座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共鸣”的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