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湘博讲坛 第116期 考古与远古时期湖南地区文明化进程

题目:考古与远古时期湖南地区文明化进程
时间:2025年11月1日(周六)  18:00—20:00
地点:湖南省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一楼)
主讲人:郭伟民

主讲人简介

郭伟民,1964年11月出生,考古学博士。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古系二级教授。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术研究重点为中国先秦考古学研究,承担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考古中国重大课题,主持湖南大遗址考古与文物保护研究工作,多个项目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国家田野考古奖。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论著5部。

讲座回顾

11月1日晚上,湖南省博物馆“湘超之夜”学术讲座邀请到了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古系教授郭伟民,为观众带来“考古与远古时期湖南地区文明化进程”专题讲座。

郭伟民首先介绍了湖南的地理位置。湖南地处中国中南部,位于中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带。湖南省的东部属于第三级阶梯,地势较低,主要是平原和丘陵;而西部则属于第二级阶梯,地势较高,包括一些高原和山地。这里三面环山,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温和,是一个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都非常显著的地区。

郭伟民在第一章节“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南方史前文化高地”中说到,湖南在旧石器时代有澧水类群和㵲水类群两大文化类群。其中,澧水类群主要分布在湘北一带,㵲水类群分布在湘西一带。这两大文化类群构建了早期旧石器时代湖南两大文化区。澧水类群距今80万年—2万年,代表性遗址有横山岗遗址、虎爪山遗址、鸡公垱遗址等;㵲水类群距今40万年—2万年,代表性遗址有二卵石遗址、岩屋滩遗址、长坪文化遗址。其中,临澧横山岗遗址是湖南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此外,在洞庭湖赤山岛附近,还发现旧石器遗址10余处,距今30万年—12万年。其中,首次在湖南确认的符合阿舍利技术风格产品的地层和时代,为中国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提到南方文化的策源地时,郭伟民指出,永州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水稻以及中国最早的陶器之一——陶釜。这些考古发现为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提供了考古学物证。此外,他还提到,位于常德澧县的城头山遗址作为中国最早的城,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址。大约在6500年前的大溪文化早期,人们开始在此周围挖掘了壕沟,筑起了城墙,并在此城居住了2000多年,历经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几个历史时期,直至石家河文化中期(距今约4000年),古城才遭废弃。

经考古发现,城址有壕沟、城墙、居住房屋、大型祭坛、氏族墓葬、灌溉设施完备的水稻田等遗迹,代表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发展的高度。

在介绍第二章节“华夏中原的出现与华夏边缘的形成”相关内容时,郭伟民讲到,根据陶器类型来划分中国的史前文化体系(公元前4000—公元3300年),可以分为彩陶文化圈、筒形罐文化圈、鼎文化圈。公元前3300—公元前2500年被视为中原文化区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文化类型有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仰韶文化。同时,中原衰落,周边崛起,各个地方文明对中原地区施加影响。公元前2500—公元前2000年,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正式形成。中原地区吸收大量外来文化因素,以客省庄二期文化、王湾三期文化等形成巨大的考古学文化丛体——“中原龙山文化”。此时,中原得到其外围群体的广泛认同,中原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与日俱增,这也影响了中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外交等一系列重大行为的基本方策。此外,关于文化上的早期中国,郭伟民说到,自然地理上的“中国”与“中原即中国”的认知,导致周边族群不断“逐鹿中原”。“占据中原——固守中原——开拓周边”是政治上早期中国的核心发展脉络,体现了从地理中心确立到疆域拓展的阶段性特征。随后,他还说到,“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反映了古代华夏族对周边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管理和认知方式。这种制度通过地理上的远近来安排中心与周边地区的亲疏关系,也是华夏边缘形成的例证。

在第三章节“从国家边陲到内陆”部分中,郭伟民讲到,春秋至战国时期的桃江腰子仑春秋墓、永州鹞子岭战国墓、郴州资兴旧市春秋战国墓、平乐银山岭战国墓这四个墓群是楚文化南进与百越墓群的考古实证研究。春秋中期,楚入资水流域(腰子仑),与越人共居。战国早期,湘南资兴、永州出现楚式礼器。战国晚期,楚文化抵五岭(平乐银山岭)。从相关考古资料来看,楚文化在永州的分布局限于九疑以北,在郴州的分布局限于骑田岭以北。此外,他还提到,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在湖南设立郡县(洞庭郡、苍梧郡)。汉承秦制,行政设置虽有改动(武陵郡、长沙郡),但区域板块大体维持基本格局。从此,湖南正式纳入中央版图。楚国在湖南的经营,使湖南加速了华夏化进程。秦朝洞庭郡和苍梧郡的设立,标志着湖南正式步入华夏国家的序列。

在最后一个章节“远古湖南的中华文明密码”这一部分,郭伟民说到,史前中国文明化进程中的湖南角色有四个方面:一是湖南旧石器时代连续稳定的砾石石器工业技术是中国旧石器文化的重要传统;二是湖南从狩猎采集到稻作农业的产生,对于中国史前文化有杰出贡献;三是湖南史前文化的创造对中国新石器文化观念的变革直接影响了中国史前和华夏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四是湖南史前文化与周边的互动成为中国史前相互作用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他总结到,湖南史前文化与湖湘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湖南创造了中华文明的两座高峰,第一座高峰的标志是城头山古城横空出世;第二座高峰的标志是诞生了伟大领袖毛泽东。

整场讲座吸引了考古和文博爱好者踊跃参与,让观众享受到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加深了他们对远古时期湖南区域文明的全面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