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美国博物馆为青少年打造另外一个家

news_publish_date: 
2017-04-14 14:20
news_author: 
湖南省博物馆/编译
Body: 

学生们抵达迈阿密佩雷斯艺术博物馆参加“艺术小侦探”(Art Detectives)项目。

  11岁的艾尔琪莎•韦伯斯特对迈阿密佩雷斯艺术博物馆周六举办的一场活动丝毫不感兴趣,因为她本可以待在家里看电视。发现要同警察一起完成这项活动后,她更是大发雷霆。

  “我真的一点儿也不想去,可妈妈非要我去,”她说道,“我和警察之前就闹过不愉快。” 艾尔琪莎昵称小莎,8岁的时候和妈妈一起出去吃披萨,结果警察误以为她们涉嫌参与毒品交易,要她们靠边停车,还拿枪指着她们。

  迈阿密佩雷斯艺术博物馆新推出的“艺术小侦探”活动为期3天,每周六举行,持续举办3周。去年该项目进行了试运营,主要针对像小莎一样的年轻群体。类似的项目活动在美国兴起一股浪潮,它们以儿童和青少年为受众,运用创新的艺术理念来探讨具有争议的话题。

  几十年来,美国众多艺术博物馆、科技博物馆和关注社会公正的博物馆一直都在开展各种短期和长期青少年项目。但由于教育经费不断减少,人们对标准化考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学校组织的博物馆实地考察参观活动越来越少。因此博物馆开始探索更为新颖的形式,来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

  “多年来,我们也开展了很多精彩的家庭项目,但青少年群体似乎被忽略了。”丹佛当代艺术博物馆项目部主任莎拉•凯特•白伊说道,“4年前,我们决定重点关注青少年观众,因为我们的展览涉及广泛的社会议题,非常适合他们。我们特别希望能够和下一代博物馆访客多接触,将博物馆打造成他们的第二个家。”

警员和学生们一起参与迈阿密佩雷斯艺术博物馆的“艺术小侦探”项目。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参与博物馆项目,尤其是长达一年以上的项目以后,青少年的人生观都会发生改变。

  去年,为各大图书馆和博物馆提供资助的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总署出资发起一项调查报告,聚焦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展长期青少年项目的4家博物馆,它们分别是:曼哈顿的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艺术中心、休斯敦当代艺术博物馆和洛杉矶的当代艺术博物馆。

  这项题为《成长空间:论青少年博物馆强化项目的深远影响》的报告关注的项目一般长达1至3年,项目期间,10至20多名青少年每周都会参加博物馆的活动。

  该报告主要研究员玛丽•艾伦•曼利称,这类项目刚发起的时候,主要针对的是低收入家庭学生和少数种群学生,“后来逐渐扩展,以实现参与人员多样化。”

  该报告研究人员做了一项网上调查,调查对象为20世纪90年代至2011年间参与了这4个项目的600名青少年。264名学生完成了网上调查,18名学生参与了重点小组研究。曼利女士表示,大多数参与者认为参加博物馆项目“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之一。”

  曼利女士还说,尽管他们不打算从事艺术领域的相关工作,但参加这些项目能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思考问题。”

  “而且他们还懂得了:不要因为自己不了解,就把某些事物拒之门外。”她继续说道。除此之外,许多学生还说这些项目培养了亲密感和团体意识,拓宽了职业规划的视野。

  高中生斯托姆•刘易斯就是一个例子。斯托姆•刘易斯现在是“青年观察”(Youth Insights)的一名领队。“青年观察”(Youth Insights)由惠特尼博物馆发起,是一项长达一学期的课后项目活动。参与其中的高中生与一名常驻艺术家一起工作,学习博物馆的运营。纽约的所有学生参加项目满一个学期后就可以申请任期一年的 “青年观察”带薪实习领队。惠特尼博物馆教育部主席凯瑟琳•波茨介绍,实习领队主要负责为其他学生组织各种公共项目和活动。

  刘易斯说自己一直都对艺术很感兴趣,但就是不知道如何让艺术成为自己的职业。她说,在惠特尼博物馆,“我接触的工作和事物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生产创造,我还可以想象探索各种各样不同的工作。”

  珍妮•佩林住在布鲁克林,是一名艺术家,也是库伯联盟学院的一名老师。惠特尼博物馆上个月刚结束的“梦想世界”展览就收录了她的作品,她也是该博物馆的一名常驻艺术家。她说,协助青少年完成个人视频项目让她深受鼓舞。

  “他们充满探索精神,不会畏首畏尾,思前想后。”佩林女士说道,“大学生总是忧心忡忡,一心思虑未来。但这些高中生不一样,特别专注集中,但也非常慷慨大方,彼此之间偶尔也打打闹闹,充满欢乐。”

  各大博物馆的教育人员主要通过学校和社团宣传自己的项目。大多数项目都需要学生自己申请,不过有些项目也由老师或组织负责人来选定能够从中获益良多的人选。

  不过即便是短期项目,也会产生深远影响。参加佩雷斯博物馆项目的有警员、博物馆员工和 “突破迈阿密”的中学生成员。“突破迈阿密”是一家非营利机构,旨在为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活动与内容。警察、青少年及协调人都参与其中,一起交流对彼此的看法,把大家的想法糅合起来,集中对一名艺术家进行深度学习了解。这项为期3天的项目一年举办5期,每期约45名学生参加。

  参与这个项目后,小莎得到了意外的收获和启示。在不同的场合里看到警察让她明白了“我们之间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差别。”

  “我们都是普通人。”小莎继续说道,“不过警察有警徽而已。也许有时候他们并不是那么友善,但我学会了不对他们抱有成见。”

  小莎对艺术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以前,艺术在她眼里不过是无聊过时的画像,和自己的生活没多大关系。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小莎所在的小组介绍了美国艺术家让•米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让•米切尔•巴斯奎特拥有海地和波多黎各血统,于1988年去世,年仅27岁。博物馆展出了他的笔记本,里面有他没写完的诗歌片段、素描以及有关种族和文化的个人言论。

  “通过这次项目学习,我发现,和巴斯奎特生活的年代相比,我们的生活也没发生多大变化。”小莎说,“警察暴行仍然存在。尽管黑人当选了总统,情况也没有好转。而且巴斯奎特和警察的关系也不怎么样。”她还发现“巴斯奎特画画的时候,不要求非得像《蒙娜丽莎》那样,画得完美无缺,无可挑剔。”小莎还想,没准自己以后也能从事艺术活动。

  “学会接受不完美”正是丹佛当代艺术博物馆青少年项目的主旨所在。四年前,丹佛当代艺术博物馆发起“失败实验室”活动。“失败实验室”是一个针对10多名青少年的领导力项目,持续一个学年,让学生组织艺术展览,有机会与职业艺术家共事。

  “生活中充满了功成名就的压力,我们想让青少年学会接受失败,学会败得光荣。”博物馆项目部总监白伊说道。

  白伊还说,为期一年的时间里,青少年们每周开展一次活动,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收集起来办一次大型艺术展,也可以做一些小项目。展品内容不限,可以是音乐专辑,也可是摄影展览。

  虽然多数博物馆希望参与人员能尽量多元化,有些博物馆却只关注特定群体。明尼苏达州历史协会发起的瓦瑞亚(Wariyaa)项目在明尼阿波利斯的米尔城市博物馆展开。这一项目专门针对索马里青年。负责社区融入相关事务的协会合伙人杰西卡•霍布森说,明尼苏达州的索马里难民人数为美国之最,他们集中居住在明尼阿波利斯。

  美国境内反移民浪潮显著上升,加上最近在明尼阿波利斯,3名索马里裔美国年轻人因企图前往叙利亚加入伊斯兰国被公开审判定罪,案件备受瞩目。这一项目因此应运而生,从9月开始,至次年5月结束,每周开展1次活动。霍布森女士说,共有30名高中生提出申请,最终只有9名学生入选。

  这次的主要项目围绕一本索马里菜谱展开。这本书介绍了各种食谱,同时还记载了口述历史。

  17岁的哈姆迪•艾哈迈德也参与了这个项目。哈姆迪的父母都是索马里难民,哈姆迪小时候一家就来到了明尼苏达。她说“我希望这本食谱能加深人们对文化的理解,现在这点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博物馆还专为同性恋、双性恋及变性青少年群体发起各种项目。上个月刚结束的“同志纽约”(Gay Gotham)主题展览会上,纽约市立博物馆还专门在总统日当天举办了LGBTQ(性少数群体)青年峰会。约80名学生和20名成人出席了活动,当天活动内容包括代表演讲、展览参观,以及参与艺术创作。

  博物馆负责人惠特尼•东豪泽说:“作为一个机构,我们的宗旨是颂扬纽约的多元化。这些青少年也许之前没能在博物馆藏品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这个项目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机会。”

  每周四下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都会为这些青少年举办题为“开放式艺术空间”(Open Art Space)的免费课外活动。参与者可以参观博物馆,参加各种项目活动,还可以参与艺术创作。

  青少年项目有时也不一定会有显著的效果,但是会对参与者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1999年,科里•托尔斯参加了休斯敦当代艺术博物馆首次青少年项目活动。现在,科里在曼哈顿当摄影师。他说,那次经历对他的最大的影响就在于“你不是光从课本和博物馆墙壁上学习艺术,而是从真实的艺术家身上了解艺术,”他还说,“我们不该待在光线充足的房间里看着墙上闪闪发光的作品;我们要身临其境,看看艺术家是怎么创造艺术的。”

  他还说,“我当时就想,说不定有一天我也能投身艺术创作。”

(原文作者Alina Tugendmarch,马若星 译自《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