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建築

芝加哥科學工業博物館建築

1893年,為慶祝哥倫布發現新大陸400周年,芝加哥擊敗紐約、華盛頓特區、密蘇裡州聖路易斯城,赢得舉辦權,舉辦了世界哥倫布博覽會(也稱芝加哥世博會)。這次博覽會對後來芝加哥城市的整體形象、建築、藝術,乃至整個美國大型工業的光輝前景都有着深遠的影響。為了舉辦這次博覽會,設計大師丹尼爾•伯納姆(Daniel Burnham(1846.9.4 – 1912.6.1))和弗雷德裡克•洛•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1822.4.26-1903.4.28))遵照歐洲古典建築藝術的完美對稱和平衡原則,設計出整個城市的藍圖,200座極富古典藝術特色的建築物由此誕生。盡管該次芝加哥世博會開幕于1892年10月21日,但由于當時衆多建築尚未完工,直至1893年5月1日才正式全面開放。持續半年的世博會吸引了716881名遊客前往參觀。由于芝加哥在1871年曾遭到全城大火的毀滅,故此次世博會及其建築物大規模興建工程對于芝加哥有着跨時代的偉大意義。

世界哥倫布博覽會(芝加哥世博會)全貌

後來成為芝加哥科學工業博物館的建築物“藝術宮”就是當時興建的200多座建築物之一,它是由查爾斯•B•阿特伍德(Charles B. Atwood(1849–1896))設計。與其它200座為芝加哥世博會興建的白色系建築物不同,藝術宮的牆面全是由泥灰塗抹,内部構造為磚塊結構。然而當時建造的200多做精美古典建築,現在依然矗立的僅有僅存兩座,其中一座就是藝術宮。

為世界哥倫布博覽會所建造的藝術宮,攝于1893年

藝術宮設計者 查爾斯•B•阿特伍德

在哥倫布博覽會(芝加哥世博會)閉幕之後,藝術宮曾作為菲爾德自然曆史博物館喬遷新館前的臨時館址。至1920年費氏博物館遷往新址後,藝術宮便一直空置,且場館多出現殘破凋零之勢。 

1920年費氏博物館遷出後建築物的頹勢

在藝術宮建築重建為芝加哥科學工業博物館的過程中,該建築物被重新設計,并修繕一新。外形上保留了1893年時期的符合歐洲古典建築完美對稱和平衡感的藝術造型,但改變原來的泥灰磚塊結構,用石灰石重新築造而成。内部均采用了阿爾佛雷德•P•肖(Alfred P. Shaw)的現代藝術設計風格。

芝加哥科學工業博物館現貌

主體建築外牆雕塑

主體建築外部雕塑

主體建築頂部

主體建築頂部雕塑

建築側面

主體建築内部圓廳

藝術化的入口

館内裝飾浮雕

版權所有:湖南省博物館2006-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