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沙窑酱釉印花花纹碟
唐(公元618-907年)
高3厘米、口径11.7厘米、底径7.5厘米
1978年长沙杨家山墓葬出土
敞口,七出花口,七曲弧腹,平底,整体造型似盛开的花朵。胎色灰白,施酱釉,釉薄处泛青,内施满釉,外壁施釉仅至上腹部。碟内印花,为一束折枝花,花的左下方有一“王”字,可能是王姓作坊主家的碟子。
长沙窑上有作坊主姓氏的产品并不少见,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如:模印贴花“张”字款壶,“赵注子”横柄壶等。湖南省博物馆藏的模印贴花“张”字款壶,高22.5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15厘米,保存较为完整,模印贴花清晰,“张”字款印花贴在壶的短流下,位置最为醒目突出,斟酒倒茶时映入眼帘,宣传意图显而易见。
模印贴花“张”字款壶
湖南省博物馆藏
印花装饰技法是将刻有纹饰的模子戳印或者压印坯体而达到美饰瓷器的手法。一提到印花,大多数陶瓷爱好者脑海中立即浮现出来的可能是定窑的印花,既精美又丰富多样,定窑印花出现在北宋中晚期,盛行于金代。其实早在唐代的长沙窑就开始小规模的运用此法装饰瓷器,既美观又省时省力。
(陈锐/文)
深入探索
一、器形
这件长沙窑酱釉印花花纹碟的造型优雅。敞口,七出花口,七曲弧腹,平底,整体造型似盛开的花朵,完全不同于唐初及以前圆口浅碟的瓷碟造型。在众多的长沙窑产品中,印花碟的数量不多,却有其独特之处。下面请欣赏几件长沙窑印花碟,从中可发现长沙窑印花碟的器形特征,估摸出印花瓷碟造型可能源自何处。
1、 褐釉印花云雁纹碟
高2.1厘米,口径7.4厘米
长沙窑窑址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侈口,卷边,圆唇,直腹略弧,平底。胎色灰,施褐釉,碟内满釉,碟外壁施釉至腹中,釉面开片,胎釉结合不甚好,口沿一周剥釉。碟内模印云雁纹,纹饰十分清晰,一只大雁展翅飞翔于云朵间。
2、 印花莲纹花形碟
高2.4厘米,口径7.6厘米
长沙窑窑址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敛口,六出花口,圆唇,六曲弧腹,平底,整体造型似花朵。胎色灰白,胎釉结合不好,釉层已脱落。碟内模印一朵盛开的莲花,花开七重瓣,花心为莲蓬,中有莲子七颗。
3、 绿釉印花菠萝纹三角形碟
高3厘米,边长12.5厘米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庙出土
益阳市博物馆藏
碟呈三角形,敞口,花边,腹部做花瓣形,平底。胎色灰白,施绿釉不及底,胎釉结合较好。碟内印花,为一颗长在地里的菠萝,其根、叶、果实纹路均清晰。
4、 酱釉印花如意花纹花形碟
高2.1厘米,口径11.6厘米
长沙窑窑址出土
长沙市博物馆藏
敞口,五出花口,五曲弧腹,平底。胎色灰白,施酱釉不及底,胎釉结合不甚好,部分釉面已剥落。模印如意形花瓣组成的花纹、花心似桃花于碟心,对云纹五组、每组之间数道直线纹于内壁。
5、 酱釉印花鹦鹉衔绶纹花形碟
高2.9厘米,口径11.9厘米
长沙窑窑址出土
长沙市博物馆藏
敞口,五出花口,五曲弧腹,平底。胎色灰白,施酱釉不及底,胎釉结合不甚好,有剥釉现象。模印鹦鹉衔绶于碟心,数道直线纹五组分别于五曲内壁。碟心梅花形开光内一只鹦鹉,体型肥硕,双脚站立,两翅微张,头圆,喙大且短,上喙似钩状,口衔绶带,其上方有一枝叶。
6、 酱釉印花莲纹花形碟
高2.5厘米,口径9厘米
长沙市博物馆藏
敛口,六出花口,六曲弧腹,平底。胎色灰白,施酱釉不及底,胎釉结合好。碟内模印绽放的莲花,花开八重瓣,花蕊莲子清晰。
长沙窑印花瓷碟以花口为主,与我国唐代金银器碗盘碟造型非常相似,如:法门寺折枝纹葵花形阴盘、繁峙多曲银碗。唐代疆土辽阔,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开放,奢靡之风盛行,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黄金时期,也是金银器使用的极盛时期。金银器不仅是贵金属,价值不菲,身份地位的象征,而且唐人认为金银器能试毒、保健康、延年益寿。唐诗中随处可见金银器具,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谁能载酒开金盏,换取佳人舞绣筵。”“凤凰尊畔飞金盏,丝竹声中醉玉人。”“弦吟玉柱品,酒透金杯热。”唐代宫廷拥有的金银器皿之多、之美,令今人难以想象。文献记载:翰林学士王源踢球踢得好,文宗一次赏金碗24个;淮南节度使王播一次向敬宗进奉银碗3400个。据统计,考古发掘出土的唐代金银器比唐代以前各个朝代所出金银器的总和还要多出几倍。最精美者首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器,从中可领略皇家用器的风范。
左图法门寺折枝纹葵花形银盘 右图唐繁峙多曲银碗
唐人如此喜爱金银器,陶瓷器为了沾到金银器的贵气,尽量模仿金银器,先在器形上加以仿造。以长沙窑印花碟为例,印花碟以花口为多,碟腹部压印凸棱,这些造型上的特征均源自银器碗盘。长沙窑还大量生产海棠杯,海棠杯最常用的装饰手法也是印花。海棠杯其器形源自唐代金银长杯,因外形酷似海棠花而得名。唐代金银长杯的造型源自异国他乡的萨珊式银杯,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
唐银长杯
下面请欣赏一件湖南省博物馆藏的长沙窑青釉印花海棠杯。
高5.9厘米,口径13.2厘米×8.1厘米,足径5.2厘米
长沙窑窑址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其器形平面近似椭圆,海棠花式敞口,弧腹下收,喇叭形圈足。杯心压印盛开的莲花纹。长沙窑生产的海棠杯数量不少,绝大多数压印莲花纹,也有光素无纹者,釉色有青釉、酱釉、乳浊白釉、先施青釉再罩酱釉的复釉。
二、纹饰
长沙窑印花碟上的纹饰主要有三类:花卉、瑞鸟和水果。花卉以莲纹最常见。莲花是佛教的圣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站于莲座、坐于莲座、卧于莲花、手持莲花。莲花是佛的象征,代表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莲花自身高洁,出淤泥而不染,唐人喜爱这种圣洁的花卉。
瑞鸟类纹饰有云雁纹和鹦鹉衔绶。大雁在高空中自由飞翔的纹饰,寄托了人们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长沙窑诗文壶壶流下写过这样的警句“罗网之鸟悔不高飞”,便是在劝诫其高飞,“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人也应以此为鉴努力向上。鹦鹉衔绶纹,极富时代感,是唐代常用的纹样,唐代的铜镜、银壶上都能看到此纹。鹦鹉,羽毛鲜艳,美丽动人,舌柔软,能习人语,供人娱乐,唐人爱之。唐代民间养鹦鹉,有些上贡朝廷,番邦异国朝贡鹦鹉,鹦鹉为宫中宠物。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喜爱鹦鹉,玄宗尤甚。玄宗与杨贵妃养了一只鹦鹉,名“雪衣娘”,异常聪明,能背诵诗篇,雪衣娘亡,命葬于苑中,为立塚,呼为鹦鹉冢,可见喜爱之深。唐人视鹦鹉为富贵吉祥鸟,胡皓诗《同蔡浮起咏鹦鹉》云:“鹦鹉殊姿致,鸾凤得比肩。”将鹦鹉与鸾凤等同看待。鹦鹉衔的“绶”与“寿”谐音。鹦鹉衔绶寓意长寿富贵,吉祥如意。
唐镶嵌螺钿人物花鸟镜
水果类印花,目前仅见菠萝纹。菠萝是热带水果,长沙窑产地一带没有这种水果,对窑工而言,极有可能未曾见过菠萝。尽管如此,长沙窑瓷器上不仅有模印的菠萝纹,也有描绘的釉下彩菠萝纹。这是长沙窑迎合市场需求的体现,长沙窑瓷器大量远销东南亚,菠萝是热带常见水果,表现出外来文化习俗对长沙窑瓷器装饰的影响,从侧面反映出长沙窑与时俱进,善于学习,投市场所好的商业行为。
唐长沙窑青釉褐绿彩菠萝纹壶
三、印花工艺
长沙窑印花工艺主要有两种,一为模印贴花,一为印花。模印贴花是将瓷泥填塞入已刻好纹饰的凹模中,印好花纹后脱模而出,再将印有花纹的泥片贴塑到器物上的装饰技法。模印贴花是长沙窑最常用的装饰工艺,运用广泛,纹饰丰富。尤以壶、罐类为最多,如1973年衡阳市司前街水井出土的唐青釉模印贴花人物纹壶,纹饰十分精美,表现力强,且极具异域风情,新颖新奇。
唐青釉模印贴花人物纹壶
长沙窑的印花主要是模印,即印模压印,先在模头上刻好花纹,再用印模按压器内,一次性印出花纹。印花的模子属制瓷工具,不是商品,他处无出土,窑址可见,现介绍一件1983年窑址考古发掘出土的莲花印模,长7.5厘米,直径6.9厘米,灰青胎,无釉,圆柱状,一端略粗,中部凹入,模面微凸,上用刀具阴刻莲纹,刀法娴熟。长沙窑运用印花技法不多,以碟、海棠杯为主,故在模印贴花的光芒下往往不被重视。
莲花印模
长沙窑印花碟上的纹饰具有金属器皿纹饰的质感,有着某种捶揲[shé] 冲模的凹凸神韵。唐以前,我国金银器长期受制于青铜器浇铸技术的影响。而金银良好的延展性,使用捶揲技法更能体现金银制品的质感和美感。故捶揲法一经传入,便得到广泛运用,我国唐代金银器的制作大量使用捶揲工艺,这一点从出土的唐代金银制品上足以证实。金银器上的纹饰常用凸纹装饰技术,属捶揲工艺,又称为模冲,即在金银器物的表面,以事先制好的模具冲压出凸起的花纹图案。其特点是,主体纹饰突出,立体感强,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长沙窑印花碟用印好花纹的模头压印碟内壁而得出花纹,与金银凸纹装饰技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纹饰呈现出浮雕的立体效果。
唐凤纹六曲银盘
相关评论
1、 《独具特色的唐长沙窑瓷》 ,吕成龙,收藏2011年4期
2、 《浅谈唐代长沙窑瓷器的装饰特点》 ,何力,云梦学刊200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