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帛画《导引图》

帛画《导引图》

西汉 长142厘米,宽70厘米。

1973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该图是一幅彩绘的导引练功图。帛画共分上下4层,每层各绘11幅小图,共有图像44幅,每图均绘有一个运动姿势的人像,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人像高9-12厘米。所绘人物姿态动作各异,或坐,或站,或徒手导引,或持器械发功。每个图像侧旁都有题字,可惜部分已残缺,能看出文字说明的尚存31处,其内容大致包括保健功和治疗功两方面。

深入探索

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运动保健的重要性,并创造了一套以呼吸运动与躯体运动相结合的医疗体育方法即“导引”。所谓“导引”,又称“导引行气”或“行气”,是将呼吸运动与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医疗体育方法,包括“导气令和”与“引体令柔”两个重要部分。

1963年河南洛阳出土的西汉彩绘行气入静图陶奁

“导引”的起源很早,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者,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这段文献的大意是,先民居住环境恶劣,易生疾病,于是人们就自创了一种类似舞蹈的动作,让筋骨舒展、气血畅通从而来消除疾病。有学者认为,其中的“舞”即是导引术的萌芽。

清代所绘《导引图》

春秋战国时期,以呼吸运动为主的“导引”方法已相当普遍。到了汉代,“导引”疗法又得到进一步发展。东汉末年,华佗创造了一套“五禽之戏”,即摹仿虎、鹿、熊、猿、鸟等5种禽兽动作姿态的保健体操。《导引图》形象地反映了秦汉时期人们养生保健的一种医疗体育运动。

清代所绘五禽戏

根据1984年江陵张家山出土的竹简《引书》记载,导引术式在西汉初年就很流行。帛画《导引图》很好的描摹并再现了秦汉时期导引术式的图像,使我们对当时导引术的面貌有一个形象地认识。如“熊经”,仅就秦汉古籍记载还难以理解,而帛画《导引图》41图就对这一动作进行了具体描绘。按《引书》说明,“熊经”是由若干单个动作连贯而成的一组导引术式,具体运用时要连做三次。在帛画《导引图》41图中,一男子双腿分立、身体略弓、双臂微曲,即是对熊慢行攀爬之态的模仿。虽未完整展现一整套动作,但无疑对还原汉初导引术式的阵容和特点、研究我国早期医疗保健和体育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同时代其他文物图像提供了珍贵的参照和新的视角。

1964年河北保定122号西汉墓出土的银错管状车器上的熊经图案(摹本)

相关评论

1、《汉代导引文化对武术发展的影响》,张延玺,《南都学坛》,2008年第6期。

2、《汉代导引文化研究》,王松、刘怀祥、张勇,《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