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援鄂湘军步队独立第九标阳夏血战银质纪念章

援鄂湘军步队独立第九标阳夏血战银质纪念章正面图

纪念章为银质,呈黑灰色,圆形,直径4.15厘米,重11.02克。

工艺以模压为主,正中模压凸起的九角星图案,角尖及角根模压18颗星点,取义于武昌起义18星旗。九角星外缘模压“湘军步队独立第九标阳夏血战纪念”,下方模压“统带官刘”四字,背面焊接一个小圆环为挂柄,挂柄圆环直径1.65厘米。

1958年8月28日,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从株洲废铜收购站征集入藏。

深入探索

100年前的1911年武昌首义爆发后,清王朝极度恐慌,先后派荫昌、袁世凯督军进扑武汉。鄂军都督府为捍卫新生革命政权,积极扩军迎敌。自1911年10月18日至11月27日,革命军在汉口(古称夏口)、汉阳对清军展开了殊死的抗击,史称“阳夏之役”或“阳夏血战”,它是辛亥革命期间爆发的一场最大规模的激战。革命军以万余将士之躯,血战坚守40余天,牺牲人数逾万,其中无名者多达4300人。鲜为人知的是,这其中有不少烈士为外省援鄂将士。而湘军和广西北伐军是两支援鄂重要力量,尤其是湖湘子弟发挥了重要作用。

史料记载,武昌首义12天后,湖南革命党人在长沙发动了湖南新军起义,成立了焦达峰、陈作新分别担任正、副都督的“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南都督府”。为了捍卫革命果实,从10月28日起至11月25日,湖南先后派出4批16个营共8000余人的援鄂军队,参加阳夏浴血保卫战。分别为:第一批湘军步兵独立第一协协统王隆中部5个营,49标为基础编成;第二批湘军第2师第3协协统甘光典部4个营;第三批湘军第1师第2协协统刘玉堂部4个营;第四批湘军步兵独立第九标标统刘耀武部3个营,其中不少将士在血战中牺牲。

阳夏保卫战虽然以汉口、汉阳相继失守而告终,但这场战役充分显示了起义军民的英勇精神,也为各省响应武昌起义赢得了时间。正如辛亥革命志士张难先所说:“有此万余人之头颅,支持武昌根据地两月,使各省胆气雄壮,次第反正”。因此可以说,这枚湘军步队独立第九标阳夏血战银质纪念章铭刻着湖湘子弟血战汉阳功勋,见证着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的滚滚风云,是研究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湖南辛亥革命及湘军参加武昌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关评论

1.陈光远,《武昌起义和阳夏战役述评》, 《军事历史》,2001年06期。

2.陈九如、苏全有,《关于阳夏战役三个问题的辨析》, 《清史研究》,2002年01期。

3.苏全有,《对阳夏战役败因的再认识》,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