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 中文
  • EN
  • Français
  • 日本語
  • 한국어
  • 繁體中文

黄兴挽刘道一诗轴

挽诗轴为黄兴于1907年2月奋笔题写于日本东京的中国同盟会总部。白宣纸直行书写,浅黄绫装裱,手迹通高136公分,宽60公分,完好。为目前所见黄兴字幅手迹中纸幅最大的。据资料记载,1907年刘道一的胞兄刘揆一在日本东京看到黄兴所写挽诗后 ,即向黄兴索取予以保存,并在其后十数年间相继邀请梁启超、章士钊、陈嘉言、郑沅、易顺豫、张一麟、唐乾一、罗惇曧等民国志士友人在精心装裱的挽诗周围浅黄绫上题跋。从题跋款识看,最迟者约题写于1923年或1924年。这些题跋,或盛赞黄兴、刘道一非同寻常的革命情谊;或歌颂民主革命志士的忠肝义胆;或倾吐自己与逝者的志同道合;或追思挽诗作者黄兴的义迫云天。这些充满无限敬意和追思情感的题跋,更为黄兴这幅笔力遒劲,哀思沉重,倾注了对亡友刘道一深深悼念之情的挽诗手迹增添了凝重。

深入探索

黄  兴(1874-1916) 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袖。原名轸,子廑午,又字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1902年夏赴日本留学,和杨笃生等创办《游学译编》。次年参加拒俄运动及军国民教育会。1904年和陈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因策划长沙起义事泄而流亡日本。次年与孙中山等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国同盟会,任执行部庶务,居协理地位。1907年起,先后参预或指挥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和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与赵声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率领敢死队进攻总督府。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从香港赶到武昌,被推为革命军总司令,在汉口、汉阳指挥对清军的作战。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出任陆军总长。1913年7月由上海至南京任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流亡日本。1916年病逝于上海。

刘道一(1884-1906),字炳生,号锄非,湖南衡山人,受其胞兄刘揆一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从1904年起积极参加黄兴、陈天华、宋教仁、刘揆一等人发起组织成立的民主革命团体华兴会,投身推翻满清帝制统治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湖南会党首领马福益在湘西南的洪江起事失败后,刘道一与黄兴等亡命日本,并参加中国同盟会的筹组工作。1906年秋,刘道一与蔡绍南、彭帮栋、覃振等人受黄兴等同盟会东京本部负责人的委派,回湘策划起义。临行之时,黄兴再三叮嘱刘道一注意思想上的指导,并交待:“今之倡义,为国民革命,而非古之英雄革命。洪会中人,犹以推翻满清,为袭取汉高祖、明太祖、洪天王之故智,而有帝制自为之心,未悉共和真理,将来群雄争长,互相残杀,贻害非浅。望时以民族主义、国民主义,多方指导为宜。”同年12月,浏醴萍起义失败,留驻长沙负责起义组织领导工作的刘道一被清政府湖南当局逮捕,12月31日被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刘道一是第一个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捐躯的同盟会会员。

浏醴萍起义  1906年12月中国同盟会在江西萍乡和湖南浏阳、醴陵地区组织会党、矿工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

相关评论

见《湘潮》2006年第6期刊文《黄兴泼墨哭刘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