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著名收藏

重要藏品

毛利玉器——玉扁棍

约制于1500–1820年
1971年K•A•韦伯斯特遗赠
武器

玉扁棍通常会与伟大的首领或重要的事件相关联,往往世世代代为人尊崇,这件武器的碧玉扁棍便是毛利部落威望与身份的象征。几个世纪以来,碧玉一直被新西兰毛利人奉为珍宝,无论是制成工具、武器或是饰品,它们都是荣耀和威望的象征,讲述毛利人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世代传承的生命力,联结着毛利人与其祖先的精神世界。
碧玉只产于新西兰南岛山区偏远的地方,那里被毛利人称作“碧玉水域”。在地质学上,碧玉先形成于岩石之中,后在河水、溪流和冰川的侵蚀下,最终从包含它的岩石中析离出来,被冲刷到河床上,也有一些被带入大海或散布在海岸上。碧玉的分类有两种方式:在地质学上,碧玉包括了软玉、鲍温石和蛇纹石;而毛利人则按照颜色、透明度和斑纹等外观把碧玉分为伊纳喀、卡胡朗伊、卡瓦卡瓦、堂吉怀等种类。

 

毛利武士纹身木乃伊头骨

这件新西兰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重量级文物“毛利武士纹身木乃伊头颅”(毛利语toi moko), 2011年5月由法国鲁昂博物馆正式归还。在18世纪,毛利人头颅被视为战利品或者稀有收藏而成为文物市场的交易品。1831年,毛利人头颅交易被当时的英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当局禁止。此件“武士纹身头颅”在1875年由一名法国公民捐赠给鲁昂博物馆,两国自2007年起就归还事宜举行了多次磋商。虽然,鲁昂市政府曾试图将其归还给新西兰,以对殖民时期的木乃伊贸易表示赎罪,但此举却引起了法国当局的不满,法国国内还因此引起过争论,并曾一度闹到法庭。2010年,法国议会通过相关法例,为毛利武士头颅返乡奠定了基础。
同时,近年来,Te Papa将新西兰政府资助的“文物回归计划”作为博物馆日常的重点工作之一,共从12个国家追回了322件历史文物。2011年,包括“毛利武士纹身木乃伊头颅”在内,从欧洲重返新西兰本土的9件毛利文物中,3件来自瑞典兰德大学归还的自1876年以来的藏品;其余包括法兰克福世界文化博物馆、法兰克福辛肯堡国家历史博物馆和奥斯陆大学等陆续归还的相关物品。目前,新西兰尚有500余件历史文物仍散落世界各地,相关工作还在继续中。

 

“巨无霸”鱿鱼

2007年2月完成解剖
长10米,重450多千克
 
这只巨型鱿鱼,是2007年2月由新西兰渔民在南极水域中发现,是迄今为止人类捕获的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鱿鱼。
科学家称,这种巨型鱿鱼行踪十分诡秘,类似于深海中的科幻怪物,如它有碟盘大小的眼睛。由于它的喙很大,而且触角末端还有许多像梅花一样的钩子,所以也被看作是残忍的“怪物”。科学家认为,这种头足类动物能长到15多米,相当于2辆大巴的长度,且体重也会随着长度的增长,而相应地增加。另外,人们只在没有被勘探过的南极水域中发见过这种海洋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