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著名收藏

镇馆之宝

带翼的胜利女神

希腊时代
大理石雕像
高275厘米

无头折臂但似欲乘风而去的《带翼的胜利女神》是一尊希腊时代的大理石雕像,高275厘米。这尊雕像虽然头部已经残缺,但从她仅仅披着一袭“薄纱”的胴体可以看出她那轻盈婀娜的风姿。她的双臂,代之以一双雄鹰的翅膀,似在有力地扑打,作舒展飞翔之姿。它是为了纪念一次古代希腊海战中沙摩特拉岛的征服者德米特里大败埃及法老托勒密的舰队而制作的刚柔结合的艺术品,雕成于公元前306年。胜利女神手持号角,姿态奔放地站在船头上,欣喜若狂地吹起号角,向远方报告胜利的喜讯。后来几经战乱,它被淹没在了色雷斯岛上,两千多年过去了,虽然雕像已经大为损坏,但它却是目前已知的古希腊雕像中表达奔放动作和狂热感情的最完美的作品。

 

蒙娜丽莎

达.芬奇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约作于1503-1505年
油画77×53厘米

这幅稀世作品以神秘的微笑而著称,被称作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古典女性形象。蒙娜丽莎的美,在于她的表情复杂的面容。她容貌端庄,情态妩媚,神色安详,眉目传神,特别是那莞尔的微笑和深沉的思索,那明晰的线条和柔润的容光,那微翘的嘴角和深邃的目光,都仿佛隐含着无限的情思、挚爱、歆羡、忧伤和梦幻,既令人无比感动,又使人不可捉摸。不过对于蒙娜丽莎的原型,在历史上一直都有不同的揣测,有人说蒙娜丽莎本来是佛罗伦萨市某位政府官员的妻子;又有人说蒙娜丽莎其实是达.芬奇的自画像,只不过是以女性的形象出现;还有人传说,达.芬奇与蒙娜丽莎原本是一对情人,后因蒙娜丽莎在无奈中另嫁他人,给达.芬奇留下了无限惆怅和遗憾。他把这一切倾注在展开的画布上,整整画了五年时光。《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挚爱,据说从未离开他身边,他死后被他的徒弟卖给了法国国王,先藏于凡尔赛宫,后来转由卢浮宫收藏。可以说,它一生受宠,娇贵无比。

 

米洛的维纳斯

大理石雕像
高约275厘米

千古不朽的断臂女神大理石雕像《米洛的维纳斯》,是一个高约275厘米的古希腊原作,傲然伫立于卢浮宫一楼长廊尽头的希腊雕刻室中央,格外引人注目。据说这尊雕像出自2000多年的雕刻巨匠之手,虽然有些部位已有些污迹,但它的魅力依然存在。这尊维纳斯像看上去也微微有些倾斜,仿佛正依靠着什么想象中的支撑物似的,这种处理手法使雕像增添了优雅的曲线和动感美。雕像取材于帕里安大理石,这种大理石的特质使这位女神的躯体和肌肤显得滑润美丽,富有最典型的古典传统特色。这位180年前还被埋在爱琴海米洛岛地下的美神不会料到,她一被发掘出来,立即引起了法国人和土耳其人的争抢,并险些兵戎相见,而它最终被法国获得时,几乎举国沸腾。这件端庄典雅而富有残缺美的艺术珍品,是古典艺术最伟大的杰作之一,因为被发现的时候她的双臂已经残缺,因此又被称为“断臂女神”,她凝重巍峨,自然贤淑,整座雕像所蕴有的伦理学内涵和精神力量使得无数艺术家为之倾倒,人们把她视为美的象征。
维纳斯雕像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最杰出作品,她缺少了双臂,却拥有了全世界拥护者。

 

镇馆之宝

带翼的胜利女神

米开朗基罗
创作于1513-1516年
云石雕塑
《垂死的奴隶》高229厘米
《被缚的奴隶》高215厘米

这尊雕像表现的仿佛不是奴隶,而是两个英勇的斗士,人的尊严达到了完美地体现。当时米开朗基罗一直被迫为教皇和城市的统治者们服务,而作为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家,他与他自己作品中的人物一样具有一种被压抑、被束缚而渴望解脱的痛苦,和实现理想的要求。米开朗基罗不仅为处于动荡的祖国忧心忡忡,同时还苦于摆脱不了为统治者服务的命运——这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的普遍遭遇。他的精神空间是窒息的,只能在相对自由的艺术创作中发泄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寻求精神上的解放。他曾写到:“……在这样奴隶般和这样寂寞无聊的条件下,在斜路上,在极端的精神疲乏中,我应该雕刻自己神圣的制作……”。后来由于势态的变更,米开朗基罗的思想变得深沉而苦闷,再也没有创造出类似这两件作品那样充满生命力的雕刻。

《垂死的奴隶》两眼紧闭,似乎不是在迎接死亡,好象是在休息。他那安祥的脸上,没有垂死挣扎的痕迹,也没有因痛苦而造成的痉挛,却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平静和陶醉,仿佛是一种摆脱了苦难的昏迷。他左手支撑着头部,右手扶在胸前,好象刚刚经历过严酷的折磨,精疲力尽,正在进入一种解脱的状态。

《被缚的奴隶》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他如公牛一样健壮的身体呈螺旋形强烈地扭曲着,似乎正在力图挣脱身上的绳索,虽然双臂被反绑着,但全身的肌肉都紧绷着,让人感到那里蕴含着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相比之下,身上的绳索则显得那么脆弱无力,似乎仅仅成了装饰品。他的头高昂着,紧闭着嘴唇,眼睛圆睁着,眼神中流露出反抗的愤怒和坚强不屈的意志。

 

爱神之吻唤起灵魂之神

昂托尼奥-卡诺瓦 1793年
大理石像 高155厘米

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和诗人米开朗基罗用他罕见的知识、基于解剖学尖端技术的人体形象的伟大创作令他的同代人赞叹不已。作家阿热在1537年对他的艺术加以了赞美:“对于他,解剖学变成一种音乐,人体几乎只是建筑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壁画中和雕塑中的人体是超脱于自身的一些运动,其肌肉的节奏线按照音乐的旋律而施展,不受一般艺术中的规律限制。”两个世纪之后,推崇肉体柔和画法的艺术大师卡诺瓦认为上述这种艺术缺乏美感:“我不能理解米开朗基罗使用的解剖学艺术手法,我认为他有意追求描绘扭曲的动作造型,过于强烈地体现人体中最凸起的肌肉。”

 

汉谟拉比法典

约公元前1792年-1750年
高约71厘米,石碑全长213厘米

《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是人们研究古代巴比伦经济制度与社会法治制度的极其重要的文物;同时,它还是古代巴比伦艺术的代表,尤其因为古巴比伦王国流传下来的艺术品十分罕见,所以这个石碑就更加显得格外珍贵。
石碑的雕刻比较精细,表面高度磨光。石碑上刻满了楔形文字,全文280条,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制度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法典的上部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汉谟拉比国王授予法典的浮雕。太阳神形体高大,胡须编成整齐的须辫,头戴螺旋型宝冠,右肩袒露,身披长袍,正襟危坐,正在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利的魔标和魔环;汉谟拉比头戴传统的王冠,神情肃穆,举手宣誓。太阳神的宝座很象古巴比伦的塔寺,表示上面所坐的是最高的神。

 

少女的行列

希腊古典时期
内墙浮雕带长160米

 希腊文明在公元前5世纪达到了鼎盛,其伟大的代表菲狄亚斯领导并参与了雅典巴特农神庙的雕刻。《少女的行列》是帕提农神庙的饰带浮雕,代表了希腊古典雕塑的高峰。这一神庙檐壁长浮雕带侥幸残存下来的部分能使我们感受到那一时期艺术美的节奏。少女长裙上的衣纹组合着多变的形状,垂直线条与横向的关系有如音乐的和声。如儿童、市民、兵士组成的浩浩荡荡的行列,给人的美感不是热闹非常而是神圣无比。作品姿态宁静、表情肃穆、精神高贵、制作精确,是希腊古典时期盛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自由领导人民

又名《1830年7月28日》
德拉克罗瓦  作于1830年
260×325cm

《自由领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著名的作品。该画取材于1830年的“七月革命”,当时法国人民反对“复辟王朝”的封建专制,兴起了革命斗争。德拉克罗瓦把寓意象征与巴黎人民进行街垒战的真实场景结合在一起——画中心是象征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共和政体的自由女神,她一手高举着大革命时期的三色旗,一手拿着枪,引导巴黎人民在街垒中冲锋前进。画面的色彩和明暗对比十分强烈:冲锋的战士与倒地的伤亡者是一片深暗而复杂的色彩,自由女神的身体和她手上的红、白、蓝三色旗明亮而鲜艳。充满动感的人物,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明暗对比使画面洋溢着热烈、昂扬的激情——显示了画家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革命和生活的激情。德拉克罗瓦的《自由领导人民》这幅巨作,不但是浪漫主义绘画的经典,而且有“法国精神的象征”之称。

 

狄安娜出浴图

布歇 作于1742年
布面油画56×73cm

18世纪的法国成为了宫廷享乐式的古典主义,这段时期的艺术被称为“洛可可艺术”。 布歇(1703—1770)是洛可可艺术特征最突出的体现者,在人体绘画方面迎合贵族皇室趣味,专画一些神话中的爱神和美神的故事,他也被称为“向妇人献殷勤的洛可可画家”。
《狄安娜出浴图》作于1742年,布面油画 56*73cm 1852年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狄安娜是希腊古神话中的月亮和狩猎女神。布歇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和善于描绘脂粉气很浓的审美趣味,使这幅画成为他最优秀的代表作,从而赢得了宫廷贵族的欢心。
画上描绘着狄安娜刚刚狩猎归来,洗浴完毕坐在山坡上,草地上放着箭壶和狩来的猎物,猎狗在饮水(左下)。俯在地上的侍女和她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翘起的右腿和足尖。似在查询什么,女性的肉体被明丽的色彩和精致的笔触作了细腻的描绘。从而把神话中的女神纳入了世俗的审美享受中。大百科全书派的思想家狄德罗指责布歇这类作品是对贵族低劣趣味的迎合,最多不过是“艳丽无比的木偶”。评价有合理的成分。 

 

拿破仑一世加冕仪式

大卫 作于1806-1807年 
621×979cm

在卢浮宫大画廊中,尺幅最大的油画是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大卫的《拿破仑一世加冕仪式》。大卫是活跃于法国革命与拿破仑时期的著名画家,他用两年的时间(1806-1807)画成这幅高621厘米、长979厘米的巨作。该幅描绘的是拿破仑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举行隆重加冕仪式的历史场景,画中有近百个人物,包括拿破仑、约瑟芬、罗马教皇、宫廷大臣、将军、各级官员和各国使节等等。大卫抓住了当时一个很有戏剧性的情节——加冕仪式进行时,罗马教皇庇护七世捧起皇冠要放到拿破仑的头上,而拿破仑不但不低头,反而接过皇冠自己戴上。当教皇再为皇后约瑟芬加冕时,拿破仑又赶在教皇之前,举起后冠为约瑟芬戴上。大卫描绘的就是拿破仑为约瑟芬戴后冠的情节。大卫这幅以当时政治时间为题材,以歌颂拿破仑为中心的绘画,又有着浓重的古典艺术气韵——大卫并不着重刻画不同的人物鲜明个性,而着意在一个宏大的场面里表现庄严、静穆、和谐、均衡的氛围。这幅纪念碑式的绘画体现了大卫崇尚的古典艺术那种强调理性的“最高的美”。而该画作为拿破仑帝政时期的代表绘画,又显示了新古典主义绘画在这一时期的变化:画中那盛大的群像既有古典艺术的庄严静穆气势,又注重华丽与装饰性。《拿破仑一世加冕仪式》是大卫一生中所创作的最大的油画,集中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美术的风格。

 

安格尔 作于1856年
布面油画 163×80cm

安格尔一生中在裸体素描上下过精深的功夫,而且只有当他面对裸体模特儿时,他的现实主义真知灼见才特殊地显现出来。安格尔从1830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就开始创作“泉”,但一直没有完稿。二十六年以后,当他已是七十六岁高龄时才画完此画,这幅画是安格尔的得意之作。
 “泉”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出色地表现了少女的天真和青春活力,也是西欧美术史上描写女性人体的优秀作品之一。他在这幅画上展示了可以得到人类普遍赞美的美的恬静、抒情和纯洁性。有一位评论家参观了《泉》后说:“这位少女是画家衰年艺术的产儿,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气也更理想化了。” 

 

迦拿的婚宴

委罗内塞(意大利)
画布666×990cm

委罗内塞(1529—1588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重要画家。多用豪华热闹的宴乐场面处理宗教题材,喜用银色调子,富于装饰性。其代表作有《利未家的宴会》、天顶壁画《威尼斯的胜利》等。16世纪下半叶委罗内塞笔下的《迦拿的婚宴》最能代表威尼斯水城的时代风貌,这一包罗万象的画面中有着100多个三教九流的人物。同基督一起参加宴会的有法国的法兰西斯一世、英国王后玛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土耳其索里曼一世苏丹。画家与提香则和音乐家们一起在演奏着热情洋溢的乐曲,气氛的欢跃自在达到了极致。

 

浴女

让•奥诺雷•弗拉贡纳尔
约作于1765—1772年
画布,油彩65×81cm

欢乐、嬉戏是这幅画的主题,画家所要显示的是狂放的激情。弗拉贡纳尔(1732—1806年)从鲁本斯那里获得色彩造型的技巧、粗犷的笔触、写意式的塑激荡的人体动势,富有巴洛克气质。画家将人物置于似天似水的空间里,四周树木环抱,旨在传达一种不可抑制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