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中国茶饮方式演变方式
第一阶段为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据西汉王褒《僮约》记载:“烹茶尽具,铺已盖藏”。东汉末吴普《桐君采药录》中称:“巴东别有真香茗,煎饮令人不眠”。到了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定,当世名士们或纵酒宴饮,或品茗谈玄。两晋时期的郭璞《尔雅》注说:“(茶)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但尽管在茶具上种类日益齐备、茶叶品种逐渐增多,饮茶方式还是把茶叶煮成羹汤似的“粥茶法”,饮茶的目的还没有上升到以茶为媒来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层面。
第二阶段唐朝至元朝前期,饮茶方法改用末茶法。尤其是到了唐宋饮茶得到普及,成为各阶层的共同爱好。《旧唐书•李珏传》记载:“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宋朝王安石《议茶法》中说:“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唐宋时制成片茶存放,饮用前需先碾后箩成末。片茶,又称饼茶或团茶(蒸熟的茶叶榨去茶汁,然后将茶碾磨成粉末,放入茶模内,压制成形,免破坏茶的真味,降低茶的养分,逐渐被后世所淘汰,然而在宋时,片茶却是茶之上品)。唐人流行煮茶,茶末加入釜中煎煮,《茶经•五之煮》记载:“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宋人出现并盛行点茶,茶末置于盏中冲点击拂。宋朝时人们依照茶叶特性和人们的口味,不再用“蒸熟焙干”的方法,同时把“鼎镬煮茶”变成了只用沸水泡茶,也不再在里面添加姜、盐等调料佐味。仅在少数地区保留煮茶方式。正如苏辙《和子瞻煎茶》里所写:“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挎满口”。
第三阶段是出现在元代后期的散茶法,当时的南方兴起了直接用开水泡茶叶的泡茶法,北方仍旧盛行点茶法。到了明代,点茶法消失,团茶改为叶茶,变成以茶壶沸水冲泡。这种饮茶方式一直流传至今。
(王树金/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