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著名收藏 

著名收藏 

1、章鱼纹土陶罐

克里特岛,高74.5公分,米诺斯文明晚期(约公元前1450年)。


克里特藏品是阿什莫林博物馆最重要的馆藏之一。这主要是1900年至1906年间由博物馆当时的保管员——阿瑟·伊文思爵士在克诺索斯进行的“米诺斯宫”发掘中形成,并由克里特岛和希腊的下一任政府赠予,以表彰他的工作成就。克里特岛青铜时代晚期运用的最具特色的装饰图案是海洋动物和植物。这个克诺索斯出土的陶罐装饰着一只阴森又庄严的章鱼、一只骨螺壳(该图片左上部分),整个古代时期,紫色染料非常珍贵。

 

2、双面木乃伊肖像

埃及,彩瓦漆木材,38×14.8厘米,公元2世纪。


罗马时期,埃及人受罗马文化影响,利用死者的肖像画,取代了不带个人色彩的木乃伊面具的丧葬传统。这幅木乃伊肖像是不同寻常的双面画。它之前的收藏者约翰·比兹利先生(1966年将其捐赠给博物馆)曾认为,背面的普通女孩可能是正面漂亮女孩的姐姐,但是,从两者五官和珠宝的相似性表明,她们是同一个女孩,只是一个着正式服装,另一个着非正式服装。

 

3、《普罗塞尔蓓娜》(Proserpine)

但丁·加百利·罗塞蒂,绘画,1871年作,97.8 x 49.5 厘米


      但丁·加百利·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是19世纪英国拉斐尔前派重要代表画家。这件作品取材于古罗马神话,罗马神话中的普罗塞尔蓓娜,即希腊神话中的珀尔塞福涅,是冥王哈得斯的妻子。传说她是大神宙斯和谷物女神德米特尔所生的女儿。当她在丛林中采摘花朵时,土地突然裂开,冥王哈得斯从地下跃出,将她劫入冥府,强娶为妻。她的母亲悲痛万分,到处寻找自己的女儿,以致田地荒芜,谷物不收,人类陷入饥谨之中。大神宙斯只得出面裁判,令冥王准许普罗塞尔蓓娜每年春天回到母亲身边居住。因此,她也被喻为象征播种与丰收的女神。黑色的背景代表着冥界的世界,普罗塞尔蓓娜手中拿着一颗石榴,正在凝神暇想,思念地面上阳光明媚的生活。石榴6月结果,是她唯一能带回冥界的果实。从色调上来看,绽开的红石榴形成点睛之笔,是全画最醒目的地方。罗塞蒂的这幅作品,实际上是托普罗塞尔蓓娜之名的一幅肖像画。作品中的模特是其学生莫里斯的妻子琼·巴登。琼·巴登具有明亮的眼睛和修长的下颌,有一种类似希腊古典雕刻的姿容,罗塞蒂的《普罗塞尔蓓娜》等7幅作品,都以她为模特儿,以致成为“罗塞蒂式的美”。 

 

4、《春鸭》

威廉•莫里斯,布面油画,53×40厘米


威廉·莫里斯(Willem Maris ,1844 – 1910)是19世纪英国设计师、诗人、早期社会主义活动家及自学成才的工匠。他设计、监制或亲手制造的家具、纺织品、花窗玻璃、壁纸以及其他各类装饰品引发了工艺美术运动,一改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流行品味。他结交终身好友和合作伙伴但丁•加百利•罗塞蒂、爱德华·伯纳-琼斯、福德·马多克斯·布朗和菲利普·韦伯。他和朋友一起创建了拉菲尔前派,抵制媚俗的装饰艺术和建筑的工业制造,倡导手工艺的回归,把工匠提升到艺术家的地位上。他认为艺术应当是平民可以承受的,艺术媒介不应有高下之分。

 

5、《从山谷农场望向威利•洛特家的小屋》

(Willy Lott’s House from the Stour (The Valley Farm) ),约翰•康斯泰勃尔,作于1816-1818年间


约翰•康斯泰勃尔(John Constable, 1776-1837),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士,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风景画家。这是该馆馆藏中的第一件约翰•康斯太勃尔完成后的作品。画中的小屋是约翰•康斯泰勃尔十分钟爱的一个景致,他曾在多幅著名作品中,从不同角度描绘过它。康斯泰勃尔的作品把英国的风景画真正从因袭成规和外国影响中摆脱出来。他像一位田园诗人,但他对后来的画家,尤其是法国的画家影响很大。他有许多独创的技法,如用刮刀直接铺色块,产生闪烁著亮光的白点,表现树叶的反光,这些技法直接影响着巴比桑画家和后来的印象派画家。

 

6、小提琴

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长59.3厘米,制作于意大利克雷莫纳,1716年


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644 —1737)是意大利的著名制琴师,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伟大的制琴师。他制作的这把琴被称为“弥赛亚”( Messiah),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小提琴。这把琴保存较完好,更重要的是,它有较完善的历史记录。根据记载,斯特拉迪瓦里的儿子保罗(Paolo)1775年将这把琴卖给了意大利大收藏家萨拉布(Salabue)。1827另一位意大利收藏家塔里西欧(Luigi Tarisio)从萨拉布手中购买了这把琴。塔里西欧非常珍爱这把琴,从来不拿给别人看,但很喜欢与他人谈论这把琴。一次他到巴黎和法国著名提琴制作大师维约姆(Vuillume)谈论这把琴时,著名小提琴家让·德尔菲·阿拉尔(Jean Delphin Alard)正好在场,阿拉尔感叹到:你的琴就和弥赛亚(圣经里的救世主)一样,人们总在盼他的到来,他就是不出现。“弥赛亚”的名子就由此得来。直到塔里西欧1854年死后,维约姆才于1855年买到这把琴。维约姆和塔里西欧一样,非常珍爱此琴,不让任何人查看。1875年维约姆死后,琴由他女儿和女婿,著名小提琴家阿拉尔所有。1888年, 阿拉尔死后,伦敦的著名提琴商希尔(W Hill & Sons)才从阿拉尔的继承人手中以 2700 英磅(相当于今天1.4 百万英磅)的高价买下,卖给了爱丁堡的克洛弗 (Robert Crawford)。1904年希尔又从克洛弗手里买了卖给班尼特(Richard Bennett)。1928年希尔从班尼特手里又再次购买此琴并赠给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

 

7、龙纹玉璧

东汉,19.5X16.4X0.8 厘米


    全璧白化沁色严重,古玉形态十分明显。上出廓璧是汉代的主要特征,战国时期的出廓璧是以两侧出廓为主。全璧分两区,内是乳钉纹,颗粒饱满,排列齐整,外区部分是四条蜿蜒秀丽的龙纹,龙首已经具有了我们今日较为熟悉的龙的形象的雏形,这使我们对螭向龙的演变寻找到了某种依据。出廓部分的螭虎活泼可爱,但是已经分离出的羽翅,则稀见于战汉时期的玉雕制品中,这又是一个新的观察点。总之,同是汉璧但没有了太多西汉时的威猛张扬之感,而多了几分柔和的情趣,从此以后,中国的古玉进入了一个漫长的退化历史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