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何绍基其人
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一字猨叟,《邱林跋语》谓其执笔用悬肘若开强弓劲弩,取李广猿(古作猨)臂弯弓之意;亦有耜真、九子山人等号,斋室名东洲草堂、惜道味斋、无园、五如石屋、二岳庵、磻石山房等。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何绍基夺得乡试第一,中湖南解元。接着又于翌年进京参加“会试”,成为“贡士”。同年四月参加“殿试”,本有望夺魁,又因“语疵”,而由一甲第一名降为二甲第八名,为翰林院庶吉士。
中进士后的何绍基,曾先后做过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总纂协修、武英殿纂修等朝廷史馆文职官员;其间奉命典乡试三次。其一,道光十九年(1839年),典福建乡试,因该年其父何凌汉充顺天乡试副考官,父子同持文柄,一时传为佳话。其二,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充甲辰科贵州乡试副考官。其三,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典试广东。这段时间内,尽管政绩不凡,但并未受到重用,或得以提拔。咸丰二年(1852年),由侍郎张芾(1814—1862)保举,得到咸丰帝两次召见并被委任为提督四川学政,时年五十四岁。何绍基入蜀上任后,就采取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如革除陋规、严劾贪官等,从而得罪了不少地方权贵,遭到了他们的攻击和诽谤。这样,他在位不满三年,就被上司以“信口雌黄,肆意妄言”之罪名而罢官革职,从此基本结束了他的政宦生涯。此后即游历各地,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文化教育事业和书法艺术创作中。咸丰六年(1856年),应山东巡抚崇恩之邀主讲于济南泺源书院。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湖南巡抚胡恕堂盛邀之下,去长沙城南书院主讲,并兼任山长。晚年居苏州,并于同治九年(1870年),受好友两江总督曾国藩(1811—1872年)、江苏巡丁日昌(1823-1882年)延请,赴苏州书局、扬州书局主持校刊工作,其中以《十三经注疏》最为有名。在此书局工作的同时,还被浙江巡抚杨昌浚(1826—1897年)聘为浙江孝廉堂主讲。最后因病在苏州逝世,享年七十五岁。
何绍基画像
何绍基“通经史、精律算。尝据《大戴记》考证《礼经》,贯通制度,颇精切。又为《水经注》刊误。于《说文》考订尤深。诗类黄庭坚。嗜金石,精书法”。他是一位儒雅的文臣,又是才学全面的诗人学者,更是享誉书坛的大家。曾国藩评其道:“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一曰《礼仪》精,二曰《汉书》熟,三曰《说文》精,四曰各体诗好,五曰字好。此五事者,渠意皆欲有所传于后。以余观之,此三者余不甚精,不知浅深究竟如何。若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诗亦远出时手上,而能卓然成家”。
何绍基兰花横披 湖南省博物馆
何绍基墨兰扇面立轴 湖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