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第一講:何紹基其人

何紹基(1799—1873年),字子貞,号東洲居士,晚号蝯叟,一字猨叟,《邱林跋語》謂其執筆用懸肘若開強弓勁弩,取李廣猿(古作猨)臂彎弓之意;亦有耜真、九子山人等号,齋室名東洲草堂、惜道味齋、無園、五如石屋、二嶽庵、磻石山房等。湖南道州(今道縣)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何紹基奪得鄉試第一,中湖南解元。接着又于翌年進京參加“會試”,成為“貢士”。同年四月參加“殿試”,本有望奪魁,又因“語疵”,而由一甲第一名降為二甲第八名,為翰林院庶吉士。

中進士後的何紹基,曾先後做過翰林院編修、文淵閣校理、國史館提調總纂協修、武英殿纂修等朝廷史館文職官員;其間奉命典鄉試三次。其一,道光十九年(1839年),典福建鄉試,因該年其父何淩漢充順天鄉試副考官,父子同持文柄,一時傳為佳話。其二,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充甲辰科貴州鄉試副考官。其三,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典試廣東。這段時間内,盡管政績不凡,但并未受到重用,或得以提拔。鹹豐二年(1852年),由侍郎張芾(1814—1862)保舉,得到鹹豐帝兩次召見并被委任為提督四川學政,時年五十四歲。何紹基入蜀上任後,就采取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舉措,如革除陋規、嚴劾貪官等,從而得罪了不少地方權貴,遭到了他們的攻擊和诽謗。這樣,他在位不滿三年,就被上司以“信口雌黃,肆意妄言”之罪名而罷官革職,從此基本結束了他的政宦生涯。此後即遊曆各地,将畢生精力投入到文化教育事業和書法藝術創作中。鹹豐六年(1856年),應山東巡撫崇恩之邀主講于濟南泺源書院。鹹豐十一年(1861年),在湖南巡撫胡恕堂盛邀之下,去長沙城南書院主講,并兼任山長。晚年居蘇州,并于同治九年(1870年),受好友兩江總督曾國藩(1811—1872年)、江蘇巡丁日昌(1823-1882年)延請,赴蘇州書局、揚州書局主持校刊工作,其中以《十三經注疏》最為有名。在此書局工作的同時,還被浙江巡撫楊昌浚(1826—1897年)聘為浙江孝廉堂主講。最後因病在蘇州逝世,享年七十五歲。

                                                                                                            何紹基畫像

何紹基“通經史、精律算。嘗據《大戴記》考證《禮經》,貫通制度,頗精切。又為《水經注》刊誤。于《說文》考訂尤深。詩類黃庭堅。嗜金石,精書法”。他是一位儒雅的文臣,又是才學全面的詩人學者,更是享譽書壇的大家。曾國藩評其道:“子貞之學,長于五事。一曰《禮儀》精,二曰《漢書》熟,三曰《說文》精,四曰各體詩好,五曰字好。此五事者,渠意皆欲有所傳于後。以餘觀之,此三者餘不甚精,不知淺深究竟如何。若字,則必傳千古無疑矣。詩亦遠出時手上,而能卓然成家”。

                                                                                               何紹基蘭花橫披  湖南省博物館

                                                                                         何紹基墨蘭扇面立軸  湖南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