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藏品
重要藏品
羅漢造像
遼,陶質
高126.5 厘米,寬101厘米,長91厘米
中國河北易縣出土
在中國的寺廟中,羅漢通常以16或18座成群出現。這尊羅漢造像是1912年發現的易縣附近著名八佛窪佛像之一。這組羅漢造像以高超的寫實成就首先表現在人體比例的恰當和結構的準确上。八佛窪的遼代三彩羅漢塑像,不僅是中國古代寫實藝術的無上瑰寶,更是高僧大德們氣韻生動、神容畢真的傳神寫照。羅漢,是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證得此果就已經能脫離了六道輪回,進入享諸樂而無諸苦的極樂世界,教化衆生、普渡群迷乃是自覺、覺他的菩薩應負的責任,但八佛窪這些羅漢多作蹙眉沉思之狀——既是對現世苦難的反省,又是對芸芸衆生的憐憫。目前已知的至少有7座收藏于歐洲和北美的各大博物館内。
《彌勒佛說法圖》壁畫
元,壁畫
長1101 厘米,寬502厘米
來自中國山西省稷山縣興化寺
氣勢恢宏《彌勒說法圖》壁畫現占據着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懷履光主教紀念展廳整整一面牆。這幅7個世紀以前的壁畫曾被繪畫于中國山西省的某間寺廟的牆上,是元代晉南著名畫師朱好古及其徒弟張伯淵的手筆。而壁畫原在這間寺廟——興化寺現在已經不複存在了。這幅又名“彌勒的淨土”的畫,寬11.6米、高5.8米,人物神态栩栩如生,壁畫中主要有彌勒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畫中的彌勒佛高大雄偉,面部表情淡定沉穩,充滿肅穆之感,他身旁的四位菩薩、兩個弟子、剃度的男女、侍女等人物都各具特點,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尤其是畫面兩側的剃度圖,場面甯靜而祥和,女剃度者端坐于寶座之上,雙手合十,目光虔誠而凝重,一半的秀發已被剃去。整幅畫面線條遒勁蜿蜒,工整規律卻又不失靈巧,充分體現了畫師的高超技藝,是唐代以後中國古代寺廟壁畫最好的作品之一。
商代甲骨
龜甲
公元前1300—1050年
在商代,龜甲和獸骨等動物骨架會被用于占蔔祭祀,其中龜甲又稱為蔔甲,多用龜的腹甲;獸骨又稱為蔔骨,多用牛的肩胛骨,也有羊、豬、虎骨及人骨。蔔甲和蔔骨,合稱為甲骨。
使用甲骨進行占蔔,要先取材、鋸削、刮磨,再用金屬工具在甲骨上鑽出圓窩,在圓窩旁鑿出菱形的凹槽,此過程稱為鑽、鑿。然後用火灼燒甲骨,根據甲骨反面裂出的兆紋判斷兇吉。中國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出現占蔔用的甲或骨,至商代甲骨盛行,到周初或更晚仍有甲骨。商周時期的甲骨上還契刻有占蔔的文字——甲骨文。在這塊龜甲從底部開始的四處裂痕有四處銘文從右至左規則排列,這種記錄方式始于商遷都安陽後第一個王朝的後期。
可能是克莉奧帕特拉七世的雕像
公元前47年-公元前30年
高63.5cm
花崗石,雕像
由菲茨威廉博物館的埃及學家薩莉-安•阿什頓的研究表明,這尊雕像可以認定為埃及托勒密王朝的著名女王克莉奧帕特拉七世。克莉奧帕特拉七世(公元前69-30)家族統治埃及3個世紀,而她是這個家族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克莉奧帕特拉在3年之久的内戰中得到了恺撒,抓住了其弟托勒密十三世,同時她還和凱撒誕有一子塞瑟瑞安。
另外,她與羅馬将軍馬克•安東尼後的關系是曆史上最著名的風流韻事之一。而馬克•安東尼在亞克興之戰(公元前31年)敗給了對手羅馬帝國的屋大維。克莉奧帕特拉之後也迎來了自己悲慘的結局。
雕像片段沒有落款,沒有人知道是何人在埃及何處發現。然而對雕像的分析集中在背部支柱上,在亞曆山大的半身像和一個在倫敦刻石灰石冠風格比較強烈的特點表明,其具有女王統治早期時代的藝術特點。
菲爾多西所著《列王紀》手稿圖
16世紀中期
寬26厘米,高37厘米
手稿
《列王紀》,亦稱為《王書》、《諸王書》,是波斯民族的史詩。《列王紀》由10世紀末及11世紀初期的著名波斯詩人菲爾多西用波斯文所著。記錄了從遠古神話時期到7世紀的波斯薩珊王朝滅亡這4000多年間的波斯帝國的神話傳說和曆史故事,以及50多位帝王的統治。這部史詩被稱為是波斯古代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對波斯語言和文化在阿拉伯人統治時期能夠得以保存起了重要作用,是伊朗民族的文化認同中重要的一部份。《列王記》不僅在波斯文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對中亞其他民族的文學也有明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