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基年表
1799年
嘉慶四年 己未 1歲
何紹基與孿弟紹業于十二月初五日寅時生于道州東門外東洲農舍。
父何淩漢(1772——1840年)課徒鶴鳴軒中,每年所入三四十金。母廖夫人(1767——1849年)勤儉持家。
1800年
嘉慶五年 庚申 2歲
随父母居家,父淩漢繼續在鶴鳴軒課徒。
1801年
嘉慶六年 辛酉 3歲
何紹基二弟紹棋十月十七日未時生。(《宗譜》)
其父拔萃入京都取貢生,三弟紹祺生。紹基與兩弟随母住西鄉小坪村舅父廖輯候家。
1802年
嘉慶七年 壬戌 4歲
随母仍寄居舅父家。父淩漢朝考一等,為吏部七品小京官,文選司行走。
1803年
嘉慶八年 癸亥 5歲
寄居舅父家。
1804年
嘉慶九年 甲子 6歲
在舅家入塾就讀。(《生日書懷》) 父淩漢應順天鄉試成舉人。
1805年
嘉慶十午 乙醜 7歲
在舅家入塾就讀。父淩漢中一甲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假歸東門村。
1806年
嘉慶十一年 丙寅 8歲
随父母入京都,依父讀書。“憶我八歲時,便上長安道”。(《送黃惺溪太史南旋》)
1807年
嘉慶十二年 丁卯 9歲
在京濡染家學。“是年吾九齡,初來自鄉谷,尚記誡兒語:不許出書屋。” (《飛來寺敬觀先公丁卯年詩卷次原韻書後》) 父淩漢充任丁卯科廣東副考官。
1808年
嘉慶十三年 戊辰 10歲
随父母居京,在家學。父淩漢充任戊辰恩科順天鄉試同考官。
1809年
嘉慶十四年 己巳 11歲
居京讀書。父淩漢充國史館纂修。三弟紹京生。
阮元抵京師。
1810年
嘉慶十五年 庚午 12歲
居京讀書。。
1811年
嘉慶十六年 辛未 13歲
居京讀書,以錢塘孫鏡塘為師。是年詩存稿有《雪》,其句有“無聲三尺雪,破屋一燈紅”。冬《送孫鏡塘師就館灤州》句有“回思教愛深,牽衣淚如注”。始有詩存集。
1812年
嘉慶十七年 壬申 14歲
随父母居京,始露才華,得阮元、程恩澤賞識。
1813年
嘉慶十八年 癸酉 15歲
居京,承家學。
1814年
嘉慶十九年 甲戌 16歲
在京濡染家學,“憶餘十六歲時,先公官少司成,十八省癸酉科選拔生肄業成均者彬彬然執贽門下,餘得盡識其才俊,為餘有交遊之始”。(《徐柳臣前輩壽詩并序》)詩有《落葉柬周午橋表叔》、《立春柬午橋文》(中有句雲“東坡老去莺花在,工部歸來甲子頻”)。
1815年
嘉慶二十年 乙亥 17歲
仍随父居京。詩有《步漁洋山人秋柳原韻四首》、《秦帝》及《聞浙東大荒,本省亦受其波累,感事一首》等。
1816年
嘉慶二十一年 丙子 18歲
“應京兆試取謄錄。”(何慶涵《先府君墓表》,以下簡稱《墓表》) 拜張掖垣為館師。詩有《覺生寺大鐘歌》等。
1817年
嘉慶二十二年 丁醜 19歲
在京就學于張掖垣師。秋,張掖垣歸湘。有詩有《生日書懷》,中有句雲:“唯書愛最真,坐卧不離手。架上三萬簽,經史任所取”、“少小不努力,老大呼負負。讀書須及時,吾年已十九”。另有《送黃惺溪太史南旋》、《送張掖垣師下第南旋》詩。
1818年
嘉慶二十三年 戊寅 20歲
仍居京。所聘張氏女,未婚乃逝。“始讀《說文》,寫篆字。”就學于顧耕石師。(《書鄧頑伯先生印冊後》) 詩有《騾車謠同楊達夫作》、《魯仲連》、《有懷掖垣先生》、《奉懷黃惺溪太史》等。
1819年
嘉慶二十四年 己卯 21歲
父淩漢典福建鄉試。
冬,就姻鳳台縣署。“配陶氏甯鄉候選知縣陶章泗女。”(《宗譜》)詩有《題黃香鐵江天永慕圖》、《恭送顧耕石師督學粵東》、《酒德歌贈趙恕庵》等。
1820年
嘉慶二十五年 庚辰 22歲
春,攜妻陶氏自山西鳳台縣入都。詩有《送黃鐵下第南旋》、《為朱叔明題畫蝦》、《題盛尹齋清溪遇鶴圖》等。
1821年
道光元年 辛巳 23歲
父淩漢任國子監祭酒,弟紹業得四品蔭生。
秋,回湘應鄉試。與弟紹祺回故鄉道州。七月二十日得子,取名慶涵,字伯源。詩有《身中無事出手镌印觀之》、《濂溪八景詩》、《遇洞庭》、《黃河》等。
1822年
道光二年 壬午 24歲
父淩漢任壬午科山東主考官,留督學政。
秋,與包世臣、龔定庵、黃修存、弟紹業嘗聚陳秋舫處,有《陳秋舫屬題秋齋餞别圖》。 秋杪,紹基與兄弟奉母出都至山東。詩有《柬魏默深》、《題陶雲汀丈漕河禱冰圖》。
1823年
道光三年 癸未 25歲
随父于山東濟南。詩有《同子毅弟早起至岱頂》、《由濟南至武定道中作》、《禹城橋宿寄内》。
1824年
道光四年 甲申 26歲
随侍在山東濟南。詩有《敬和大人詠梅元韻》中有句道:“詩懷對酒猶能淡,春意催花未是忙”等。
1825年
道光五年 乙酉 27歲
是年春,于濟南得孤本《張黑女墓志》及《石門頌》拓本,并常攜帶在身邊欣賞。秋初,回湘參加鄉試未中。詩有《書韓蘇石鼓歌後》。
1826年
道光六年 丙戌 28歲
是年春,父淩漢任順天府尹,舉家移京。何紹基在湘補諸生,後返京都。(《墓表》)詩有《題子毅畫為楊惕吾文》。
1827年
道光七年 丁亥 29歲
第二次回故鄉道州。是夏,與弟紹業出遊開封,于汴中獲《宋拓薛少保書信行禅師碑》孤本,冬初獲《天發神谶碑》拓本。書《郏縣歐陽公祠碑》,詩有《壽陶雲汀中丞丈五十初度》等。
1828年
道光八年 戊子 30歲
與紹祺第三次回道州。回湘應鄉試,“秋間,補廪膳生”。 (《墓表》) 詩有《大人命題顧南雅丈畫唐梅》、《行人行》、《武侯八陣圖》等。
1829年
道光九年 己醜 3l歲
居北京,包世臣為何紹基跋《張黑女志拓本》數則。與林則徐、魏源、顧莼、徐松、陳潮等交往。赴龔自珍家觀龔重摹《宋刻王獻之洛神賦九行》。詩有《錢武肅王投龍銀簡歌》等。
1830年
道光十年 庚寅 32歲
父淩漢授大理寺卿。居北京。詩有《題吳璋畫瘦馬》、《題仲弟畫,送楊鑒泉丈出宰滬溪》、《銅鼓歌》等。
1831年
道光十一年 辛卯 33歲
為回湘應鄉試,春間與弟紹祺歸湘,曾駐吳門。得《道因碑》。秋,取優貢生,學政為邵甲名(丹畦)。湖南彭于蕃、熊少牧為同年優貢。詩有《明窗小楷》、《楊紫卿祝融峰觀日出圖》等。
父淩漢署兵部右侍郎,旋遷工部右侍郎,署禮部左侍郎。典辛卯科浙江鄉試,留督學政。紹基随侍。
1832年
道光十二年 壬辰 34歲
春仲,随父按試甯波,登範氏天一閣欣賞《圉令趙君碑》及《劉熊碑》等。
秋,回京應試,時十八省貢生以朝考鹹集京師,一時交遊極盛。試畢南行,至焦山,冒雪手拓《瘗鶴銘》。跋《小字麻姑仙壇記舊拓本》,詩有《題張淵甫靜觀齋四圖》,作楷書《泉山墓表》。
1833年
道光十三年 癸巳 35歲
父淩漢調遷吏部右侍郎。
春仲,遊杭州定香亭,結識釋達受(六舟);旋過吳門,訪徐問遽、陳碩甫、江鐵君、李也卿等,獲睹《智永千字文》宋人初拓本。
1834年
道光十四年 甲午 36歲
父升任工部尚書兼署左都禦史。
由京回湘應鄉試,秋居長沙,卧病逾十旬。冬至吳門,谒林則徐,相與論書。跋《宋刻十七帖》。詩有《題熊雨胪同年讀書延年圖》,并書楷書橫額。
1835年
道光十五年 乙未 37歲
父淩漢任乙未科會試副總裁。
夏,回湘應鄉試,榜發得中解元。“乙未恩科主試吳晴舫、王春绶兩先生以府君後場精博,拔置第一。”(《墓表》)谒吳榮光,得觀其所藏金石書畫,并為題跋數十件。納妾王氏瓊箫。(《何蝯叟乙未歸湘日記》)詩有《湘臯丈命題賢祖松堂讀書圖》,跋《小字麻姑仙壇舊拓本》,作《江南河道總督張公墓志銘》。
1836年
道光十六年 丙申 38歲
何淩漢署史部尚書。
“丙申恩科成進士,廷對策為長文襄、阮文達兩相國所激賞,已置大魁,因語疵抑落二甲第八名,改庶吉士。”(《墓表》)入庶常館學習。阮元、穆彰阿為教習。女(王氏所生)韶雲出生。詩有《鄧湘臯丈六十壽詩》,作楷書七言聯“祝歐陽坦齊壽”,跋《魏氏重刻争座位帖》,撰《江南河道總督張公儀九墓志銘》。
1837年
道光十七年 丁酉 39歲
是年在翰林院庶常館學習。撰《兵部左侍郎史公墓志銘》、《贈光祿大夫劉公神道碑銘》。臨《顔真卿争坐位帖》。詩有《奉題定邸賜馬圖》、《陶雲汀宮保丈六十壽詩》。
1838年
道光十八年 戊戌 40歲
初夏,散館一等,授翰林院編修,武英殿協修。五月作序送阮元予告歸裡。
八月,長子何慶涵與湘陰李楣(月裳)完婚。作《送儀征阮宮保太保相國師予告歸裡序》、《湯海秋詩集序》。詩有《題李石梧學使瓊海浮槎圖》。書贈《問鷗十二言聯》。撰《兵部左侍郎史公荔園墓志銘》。
1839年
道光十九年 己亥 4l歲
上半年任職史館,充武英殿總纂。五月奉命典福建鄉試正考官。父淩漢調任戶部尚書、充順天鄉試副考官。父子同持文柄,時論榮之。
孿弟紹業卒于十一月二十日,年僅41,紹基作《仲弟子毅哀辭》。跋《黃忠端公榕壇問業手稿冊》。詩有《閩中紀事留别十首》、《揚州魏默深留飲絜園》。
1840年
道光二十年 庚子 42歲
父淩漢于二月五日病逝,特旨贈太子太保,賜祭葬,谥文安。
“其年八月,孤子紹基等奉柩由潞河舟行南歸。十二月二十一日抵長沙,二十四日厝居于南門外洪恩寺。”(《夢地記》) 撰《先考文安公家奠文》、《先考文安公祔廟祭文》。楷書宣宗遣太常寺卿元祿《谕祭兩江總督陶澍碑文》。
1841年
道光二十一年 辛醜 43歲
四月,紹基等葬父于長沙河西谷山九子嶺(今望城)。“閏三月得地,四月蔔葬。餘居墓側,造墳垣,立亭堂。恭勒禦祭文暨禦賜碑文,立于享堂之前楹:儀征阮相國師所撰《神道碑銘》立于内楹,置墓田,種樹,至歲暮而事畢。”(《望九子嶺》) 行書《蘇東坡詩四屏》。撰書《贈資政大夫王公槐康墓表》。
1842年
道光二十二年 壬寅 44歲
是年冬,入都供職國史館。“服阕後直國史館兼辦傳志,每三六九館期風雨無間。”(《十九日到史館作》)得長孫于金陵。“慶涵公長子諱維樸生道光壬寅四月二十八日辰時。”(《宗譜》) 為曾國藩祖父母作壽文屏。跋《敦煌太守裴岑紀功碑考》、《皇甫君碑宋拓本》。詩有《題虞文靖書訓忠碑記後》。
1843年
道光二十三年 癸卯 45歲
供職國史館。夏,集同人創建顧炎武先生祠“于城西慈仁寺之隙地,軒亭靜奧”。(《重刊宋元學案書後》)為湘陰李概仲雲書小楷《太上黃庭内景玉經》冊。詩有《倪雲林詩草冊為羅六湖題》、《題宋人九老圖》、《次韻和潘芝軒相國師重遊泮宮》。為叙齋行書“涪老詩”卷。
1844年
道光二十四年 甲辰 46歲
供職國史館,顧亭林祠二月二十五日舉行初祭禮。與祭者有何紹基、苗夔等14人,俱為當時名士。五月初一,奉命充貴州鄉試副考官。九月榜發,得四十賢,黔中人士盛稱得士之盛,前所未有。詩有《出都四首》、《别顧先生詞》、《武陵曉發》、《夜雨念應試士子》。七月至沅州阻雨,種竹于行館,書“玉筍堂詩”刻石。
1845年
道光二十五年 乙巳 47歲
任國史館纂修。是年,《使黔草》刻印成書,為詩集作序者有朱琦、梅曾亮、苗夔、張穆等七人。詩有《題瘗鶴銘寄還楊龍石》等。作《趙蘭友觀察丈七十壽序》。
1846年
道光二十六年 丙午 48歲
供職國史館,充提調。“因館中照例進書,皆一品二品大臣傳,無三品以下傳,雖經高宗屢次嚴旨申谕,史館仍因循至今。因創拟條例,欲遍搜官書及前人文集,補辦國初以來三品以下名臣各傳,商之總裁穆師相,堅不見允,餘即日辭提調矣。” (《十月十二日約黃海華等小集吾齋為消寒第一集》) 元旦作小楷《封禅書》冊。詩有《題五洲圖》、《題龍樹寺兼葭簃圖》、《送鐘官城比部歸養》。作《跋舊拓肥本黃庭經》。子慶涵抵長沙,參加本年鄉試。
1847年
道光二十七年 丁未 49歲
供職國史館,大考二等,贈文绮;紹基與吳式芬審定的《簠齋印集》出钤印本。作《家母廖夫人八十生辰征詩文事略》。為李恩慶寫舊作詩于《蓬樵三吾勝異圖》後。
戴熙為何紹基作山水冊。
1848年
道光二十八年 戊申 50歲
供職國史館。侄女越雲年18、侄兒慶深年12,皆因時疫于四月去世;元配陶安人六月十二日卒,享年五十三。“生子一慶涵,女二殇。”(《元配陶安人傳》)。詩有《集禊帖字題伍燕堂文流觞圖》,《西溪銷夏圖詩》、《戴醇士前輩為畫瓦壽軒圖》等。作《元配陶安人傳》、《吳晴舫少宗伯師五十壽序》。是年冬,始臨歐陽通《道因碑》。
1849午
道光二十九年 己酉 51歲
供職國史館。五月被任命為廣東鄉試副考官,正考官為翰林院侍講楊式谷。母廖夫人于十二月初五寅時去世,享年82歲,紹基等扶柩南歸。詩有《懷都中友人》、《策騎遇雨》《南安舟夜與诒堂沙頭看月》等。臨《道因碑》第五通。
1850年
道光三十年 庚戌 52歲
三月,扶母柩南下歸湘;六月,過杭州,與方丈僧六舟“晨夕談藝者五六十餘日’。(《僧六舟金石書畫編年錄序》) 撰《先母廖夫人祔廟祭文》,書《張穆墓志銘》、《題李仲雲藏瘗鶴銘舊拓全幅》,跋《文衡山拙政園圖冊》、《王覺斯蘭竹草石圖卷》。
1851年
鹹豐元年 辛亥 53歲
正月十五日,葬母于長沙縣北元豐壩之回龍坡,旋回道州。篆書《顯妣何母廖夫人墓表》、《顯妣何母廖夫人墓志》。為姻親李季眉作《水墨蘭石圖》橫披。
1852年
鹹豐二年 壬子 54歲
三月,母喪服阕後。七月入都,以侍郎張芾保舉,鹹豐帝召對圓明園。八月初六日簡放四川學政,行前為四弟畫菊作别。初九日,鹹豐帝複于幹清官召見。十一月十日抵成都上任視事。作《恭報到任日期折》,發布《四川學政任通行告示》。 詩有《遊黃山紫雲岩濯于溫泉》、《題顧子怡畫蘭卷》,跋《麓山寺碑并碑陰舊拓本》、《張宛鄰臨書譜》,行書《陳恪勤公生日詩》。
1853年
鹹豐三年 癸醜 55歲
在四川學政任上力求整頓,正月在成都主持考試,四月十八日奏《恭報歲試成都省垣情形折》;七月二十四日上《捐輸軍饷奉旨從優議叙謝折》,十一月初七根據按試各州了解弊端,奏《請旨饬查川省捐輸廣額各數暨辦理土匪事涉及兩歧并參将擅造關防需索騷擾折》。 詩有《自題騎牛圖》、《眉州試畢敬谒三蘇祠》、《酉陽歲科兩試頻得佳士喜成一律》、《忠州道中閱石濤畫》、《萬縣流杯寺題涪翁記後》等。
1854年
鹹豐四年 甲寅 56歲
在四川學政任上。正月起按試江油、灌縣、龍安各地,曆時四月。五月二十四日上《請旨交議整頓考試力除弊窦折》、《請旨更正灌縣二郎神廟祀典折》,二十六日上《請旨饬裁陋規折》,二十五日上《恭報通省歲試及歲科并試等處完竣情形折》、《請旨饬行速辦土司争襲案折》。七月複出,舉行邛州、雅州府、甯遠府歲科并試。十一月二十二日上《敬陳地方情形折》。是年作《猿臂翁》詩,從此自号“猿叟”(蝯叟)。 詩有《江油試院四松歌》、《過次山談畫》、《題香光閩遊書卷後》等。楷書《孔昭傑墓碑》。
1855
鹹豐五年 乙卯 57歲
初春,外出按試,經眉州(再谒三蘇祠)、嘉州。五月二十四日回至成都,得知由于四月縷陳時務12事,鹹豐帝責以肆意妄言,由部議以私罪免除了他的學政職務,六月八日交印于四川總督黃壽臣。七月初一日, 出遊峨眉瓦屋,紀遊之作編為《峨眉瓦屋遊草》。詩有《峨嵋縣齋贈秦丈》、《晉唐古墨》、《題董書左宗毅公傳》、《夾江訪兩楊君阙》、《去蜀入秦紀事書懷》等。作行草書《重谒三蘇祠》冊。為黃濟川、胡錦泉、朱眉君畫蘭。
1856年
鹹豐六年 丙辰 58歲
正月初九曉發西安,出遊華山,旋遊泰山。五月至江蘇興化,遍觀吳雲所藏金石書畫。六月,山東巡撫崇恩聘請主山東濟南泺源書院,秋間至靈岩訪李北海所書靈岩寺碑未得。冬初再訪,于魯班洞中訪得半截殘石。詩有《登華頂》、《涉岱頂登封台》、《題鄭闆橋詩墨卷》、《題畫蘭扇贈汪枚》、《訪得李北海書靈岩寺碑殘石》等。作《善化黃氏藏先文安公墨迹書後》。楷書《前後赤壁賦》。
1857年
鹹豐七年 丁巳 59歲
三月由濟南至北京,九月下旬回濟南,移住泺源書院,秋第三次納妾王氏(為詩齡少宰之贈婢);冬經蘇州至杭州,看三弟紹祺,并在杭州度歲。詩有《為子俊畫蘭扇》,撰書《靈石楊君兄弟墓志銘》,題《王文成疏稿冊》,跋《張黑女墓志拓本》,《跋朱筱漚藏文衡山墨蘭冊》。為李仲雲作《楷隸雜書冊》,為程小松、祁叔和、葉笙林畫蘭。。
1858年
鹹豐八年 戊午 60歲
在杭州度歲後,暮春返濟南,仍主講濟南泺源書院。子慶涵中順天鄉試舉人。是年,始專習隸書,漢唐諸碑,次第臨寫,如《禮器碑》、《石門頌》、《史晨前後碑》、《曹全碑》、《張遷碑》、《李元靖碑》、《道因碑》、《麓山寺碑》等。詩有《題湖舫延秋圖》、《題漸江和尚畫卷》、《題智師千文》、《題宋拓争坐位帖》、《題聖教序第二本》等。跋黃小松舊藏《衡方碑》拓本。
1859年
鹹豐九年 己未 61歲
主講濟南泺源書院。陳弼夫重修古曆下亭,六月十六日落成招飲,紹基遵囑撰寫“曆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楹聯和《重修曆下亭記碑》、《曆下亭詩碑》。詩有《苦旱禱雨詩示諸生》、《題華山碑》等。跋《法華寺碑》,為張小蓬太守《畫蘭扇》。書臨《禮器碑》、《張遷碑》等漢碑十種。
1860年
鹹豐十年 庚申 62歲
春夏間,仍主講泺源書院。九月,思歸心切,旋别濟南返湘。詩有《題字課本》、《登岱玉五大夫松•遇大雪返》、《泺社雜書絕句》、《别濟南》、《卧龍岡諸葛寺》。作《宗迪甫躬恥齋詩集序》。書《易林》隸冊、行書《雪堂度歲•獨遊》詩軸等。
1861年
鹹豐十一年 辛酉 63歲
二月回長,主講長沙城南書院,僦居于長沙化龍池寓齋;秋間,修葺九子山墓廬,将移居焉。詩有《雪堂拓蘇詞殘石》、《題圉令趙君碑》《憶顧祠》等。臨《史晨碑》、《曹全碑》、《餘谷碑》、《張遷碑》、《西狹頌》等,為李季眉繪《水墨山水》橫披等。
1862年
同治元年 壬戌 64歲
主講長沙城南書院。正月初九日起程遊桂林途經祁陽遊浯溪,旋至永州、甯遠遊朝陽岩和九嶷山,第六次回故鄉道州,楊翰等陪遊,三月中旬返回長沙。詩有《中興頌題識》、《九嶷》、《陽朔看山》、《題蓬樵癸醜畫冊》等。臨《禮器碑》、《張遷碑》,跋《道因碑》等。作隸書《小影珠吟館》橫額、行書《遊九嶷詩》軸、《遊朝陽岩詩》軸等。
1863年
同治二年 癸亥 65歲
主講長沙城南書院。二月初自長沙起程,遊嶺南,三月乘火輪船遊澳門、香港,旋又至南海神廟觀韓碑,七月從廣州返回長沙。詩有《海山仙館夜起》、《題羅兩峰鬼趣圖戲呈德畲》、《題山谷鹭鸶帖》、《南海神廟觀韓碑》、《為伍紫垣題化度寺碑宋拓本》等。作行書《次韻答裴澍田五古詩》冊、小楷《李義山為金松園畫扇頭小景詩稿》、行楷《秦興縣襟江書院記》等。
1864年
同治三年 甲子 66歲
是年仍主講長沙城南書院。四月下旬于宅後種竹,種後大雨,邀親友至家小酌。十月收課後買舟東下,作金陵之遊,旋遊揚州、鎮江。詩有《和李季眉六十自壽詩》、《十月三十日登舟》、《嶽陽樓》、《舟中雜詩》、《題戴文進長江萬裡圖》、《金陵雜述四十絕句》等。是年冬作《金陵雜述四十絕句》行草長卷等。
1865年
同治四年 乙醜 67歲
主講長沙城南書院。長孫維樸中北闱副榜。初春至蘇州,繼而至上海、杭州,五月回長沙。十月十二日約胡恕堂、李次青、黃海華等作消寒第一集,李次青見示所輯《國朝先正事略》。 詩有《焦山留别》、《過滄浪亭可園》、《平齋囑題抱罍室綴二十八字》、《題豐考功草書千字文卷》、《題仇十洲畫桃花源圖》。仲秋楷書《鄧石如墓志銘》、行草書《蘇轼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詩》。跋《秦泰山二十九字拓本》、《麓山寺碑宋拓本》、《李北海端州石室記》。楷書《原任湖北巡撫胡林翼碑文》。
1866年
同治五年 丙寅 68歲
主講長沙城南書院。為長孫維樸新辟書齋,就居辟“無園”種菜。秋病一場,“今年詩事苦蕭寂,東洲居士養屙久”。(《九月廿六日即事柬楊性農》) 詩有《為大孫新辟書齋》、《無園種菜》、《哭稚女端雲》、《為鄧守之作石交圖詩》。楷書《贈光祿大夫劉公象謙神道碑銘》。
1867年
同治六年 丁卯 69歲
主講長沙城南書院。春,病後體漸康複,十一月,《東洲草堂詩鈔》28卷刻竟,親撰序言。孫維樸以副貢為内閣中書。詩有《題錢南園為羅慎齋畫劣馬》、《為楊海琴作詩境篇》、《題吳稱三藏大興徐氏尺牍冊》、《題胡恕堂花陰舞彩圖》等。撰書《原雲南巡撫牧庵劉公神道碑銘》等。
1868年
同治七年 戊辰 70歲
主講長沙城南書院。三弟紹祺于二月病逝于小橋山莊,紹基因過度憂傷,胃痛甚劇。詩有《小橋山莊見山桃》,中有句雲:“忽經半月鸰原痛,忍見山桃兩樹紅”。另有《題陸劭聞金石續編後》。
1869年
同治八年 己巳 71歲
因年老病多,辭去長沙城南書院講席,冬薄遊皖城。詩有《題唐陶山書山谷詩幅》、《題郭子美思親釋甲圖》。作《修竹堂記》, 撰《資政大夫吳公文煥墓志銘》。
1870年
同治九年 庚午 72歲
早春,應丁日昌中丞約,赴吳門,寓蘇州金獅橋巷。“時适吳氏女(韶雲)随婿{吳觀禮)侍母在蘇,相見歡甚。複經相國曾文正公、中丞丁雨生先生延主蘇州、揚州書局,校刊《大字十三經注疏》。浙江楊石泉中丞亦聘主孝廉堂講席,府君往來吳、越,觞詠留連,意興頗适。”(《墓表》)詩有《題竟甯雁足燈款識拓本》、《得觀黃小松舊藏熹平石經殘字拓本》、《為壽蘅題端州石室記古拓本》、《題文衡山大幅字》。春臨《麓山寺碑》第二通、篆書杜詩四屏、仲秋為召亭書漢隸八屏、楷書《東坡語》橫披等。
1871年
同治十年 辛未 73歲
主蘇州書局、揚州書局。夏,曾國藩以閱武至揚州,見紹基校刊大字《十三經注疏》已有端緒,為之甚喜。是年,大字《十三經注疏》校定完竣。詩有《眉生詩再至複和》、《題費廉卿太史畫卷》、《題金蘭坡遺照》、《曾滌生侯相見餘校大字注疏甚喜》、《種竹》等。作隸書《五言聯》、為笙漁臨《漢複民租碑》軸及行書《石天語》軸等。跋《王篷心仿宋元人山水粉本卷》。
1872年
同治十一年 壬申 74歲
主蘇州書局、揚州書局兼主孝廉堂講席,身體狀況不佳,“手顫腰疲百體慵,豈知心氣更惺忪”。(《答恩竹樵中丞詩》)五月十一日,初嘗荔枝18枚,竟夜不适。詩有《題應敏齋方伯申江輿誦冊子》、《答恩竹樵中丞》、《題鲽硯庵圖卷》。
1873年
同治十二年 癸酉 75歲
寓蘇州養閑,撰有《養閑草堂記》。是年,在蘇州病逝。“癸酉七月初旬,忽患痢下,晝夜數十起,元氣驟虧,至二十日醜時,遽告終于蘇州省寓。”(《墓表》)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子慶涵扶柩葬于善化(長沙)縣南鄉八都石人沖内苦竹坡之原。
注:該《年表》系依據崔偉《中國書法家全集•何紹基年表》(河北教育出版社)、王啟初《何紹基詩文書法創作年表簡輯》(紀念何紹基二百周年誕辰海峽兩岸學術研讨會論文集)、錢松《何紹基年譜長編及書法研究》(博士論文)及何紹基作品相關資料編輯修訂。